傍城孤屿石崚嶒,九日扶筇试一登。
东走江声趋铁瓮,南来山色障金陵。
回看京国伤离别,久客天涯眷友朋。
此日知君怀我处,丹厓应上最高层。

【注】九日登北山寺怀都门诸友:九日,指重阳节。北山寺,在南京市玄武门外,为南朝梁武帝所建。

傍城孤屿石崚嶒,九日扶筇试一登。

傍着城的孤零零的岛屿上,石头高高地矗立;在这重阳节我扶着拐杖登上了这座小岛。

东走江声趋铁瓮,南来山色障金陵。

往东走时听着江水声奔流而去,往南看时山色把金陵城挡住了。

回看京国伤离别,久客天涯眷友朋。

回头望去京城里我伤心地思念别离的人,长期在外地做官我非常想念我的友人。

此日知君怀我处,丹厓应上最高层。

如今我知道您惦记着我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您应该登上最高的楼头。

赏析:

这是一首写重阳登北山寺怀友的七律。全诗四联,每联两节,结构紧凑,脉络井然,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是一首典型的律诗。

第一联“傍城孤屿石崚嶒,九日扶筇试一登。”是说诗人站在城边一座孤立的山上,石头嶙峋不平,重阳节这天他扶着手杖登上这小岛。“傍”,“近”,靠近的意思。“孤屿”,就是孤零零的小岛,“崚嶒”,形容石头高耸的样子,这里指石头多、陡峭。“九日”,“重阳节”。“扶筇”,扶着手杖。“登”字点明了登山的目的,即登重阳节的北山寺。

第二联“东走江声趋铁瓮,南来山色障金陵。”是说往东走时听着江水声奔流而去,往南看时山色把金陵城挡住了。“东走”,“往东走”。“江声趋铁瓮”,“往东去听江水声”。江水奔涌的声音越来越响,像在催促诗人快到铁瓮寺去。“趋”,奔赴,赶向的意思。“南来山色障金陵”意思是往南方看去,山色把金陵城挡住了。“障”,遮挡。诗人由登高想到望远,从眼前之景联想到远方之景,境界开阔而深邃。

第三联“回看京国伤离别,久客天涯眷友朋。”是说回头看看京城里我伤心地思念别离的人,长期在外地做官我非常想念我的友人。“回看”,“回头看”。诗人从登高的高处回望京城,看到京城里的人很多,但自己却要离开他们,所以感到伤心。“京国”、“京城”。“伤离别”,是说伤心离京别友。

第四联“此日知君怀我处,丹厓应上最高层。”是说如今我知道您惦记着我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您应该登上最高的楼头。“此日”,如今。“知君”,知道您。“知我”,知道我。作者用反语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应上最高层”,应登上最高处。诗人以“应”字结束本联,使诗句显得平直中见奇警,含蓄中见真意。

这首诗前二句写登北山寺之所见所感;后二句写诗人因登高望远而生的情思。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清幽,语言简练而含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