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前十日相逢九,一夕分携。人隔桥西。花不分明月又低。
偏生玉漏残宵永,哑杀鸣鸡。嘱咐深栖。锦烛浓香索性啼。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题为《鹧鸪天·桂花》又名《菩萨蛮·咏桂》,是一首写离别相思的闺情词。这首词以桂花为题,但词中所咏之“桂”并非指月宫中的桂树,而是实指地上之桂花,借桂花来表达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怀念之情。

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樽前(酒桌旁)相逢十日(十天),一夕(一夜之间)分袂(分开、离别)。

人隔桥西(人分别在桥的两边,西边的人是我)。
花不分明月又低(月亮还未完全升起,花儿却已含苞待放)。

偏生玉漏(偏巧的是)残宵永夜(长夜),哑杀鸣鸡(使得报晓的公鸡也哑声了,无法啼叫)。
嘱咐深栖(再三叮嘱我):锦烛浓香索性啼(让蜡烛燃烧,使香气四溢,我干脆地啼哭)。

赏析:

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婉约细腻著称,善于运用女性的视角和感受描绘情感世界。这首《鹧鸪天·桂花》通过描写一个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首句“樽前相逢十日”,即指两人在酒桌上相会的情景,共度了十天的时光。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夕分袂”表达了两人不得不在一夜之间告别的无奈与悲伤。这里的“分袂”一词既指物理上的分离,也暗含了情感上的割舍。

“人隔桥西”与“花不分明月又低”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别离的氛围。桥西之人象征着远行的人,而明月的低垂则暗示着夜色的深沉,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感伤。

最后一句“嘱咐深栖”,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表达了自己对丈夫深深的眷恋与担忧。而“锦烛浓香索性啼”则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意味着即使在孤独中,也要坚守内心的真情实感,不让泪水默默流淌。

全词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塑造了一个离愁别绪的女子形象,展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厚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