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西子湖头住,云水周遭。天水空寥。无数鸳鸯戏彩桡。
青青恰似长堤柳,生小柔条。薄福难消。玉笛红亭月一桥。

《罗敷媚其二》是清末词人龚鼎孳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西子湖畔的美丽形象,通过对她的外貌描写,展现了她的青春活力和优雅气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词原文
    瑶台婀娜当风立,一抹红霞。裙带微斜。蹴起珠栏欲睡花。
    青青恰似长堤柳,生小柔条。薄福难消。玉笛红亭月一桥。

  2. 逐句释义

  • 第一句:“瑶台婀娜当风立”描述了一个美丽女子站在高高的平台上,姿态优美如画,如同仙子般动人。”瑶台”象征着高处或仙境,这里的女子被描绘得仿佛置身于神话之中。”婀娜”则形容女子身姿曼妙、姿态优雅。”当风立”则表明她站在那里,不受风吹动,显得格外的端庄和从容。
  • 第二句:“一抹红霞”进一步强调女子的美丽,如同晚霞中的一抹红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使用了“一抹红霞”来比喻女子脸上的妆容或红衣,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鲜明。”裙带微斜”则描述了女子的衣饰细节,通过“微斜”二字,传达出一种轻柔而不失庄重的感觉。
  • 第三句:”蹴起珠栏欲睡花”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动作和她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蹴起”意味着女子轻快地跳起来,可能是一种活泼的姿态或是某种动作的表现。珠栏通常指精致的栏杆,而”欲睡花”则描绘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好像花儿一样自然地绽放。这一句不仅展示了女子的动作,也暗示了她对周围环境的热爱和亲和力。
  • 第四句:”青青恰似长堤柳,生小柔条”进一步以柳树为喻,形容女子的身姿和气质。”青青”指的是绿色,常用来形容年轻、生机勃勃。”恰似长堤柳”则直接引用了柳树的形象,柳枝细长柔美,常用来比喻女子的体态和性格。”生小柔条”进一步强调了柳树的柔弱和生命力,可能暗指女子的性格温和、充满生机。
  • 第五句:”薄福难消”表达了女子虽然拥有美貌和幸福,却难以长久维持这种状态的含义。”薄福”指的是命运不济、福气浅薄,而”难消”则表示难以摆脱或消散。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女子虽然受到宠爱,但内心可能并不真正满足或快乐。
  • 第六句:”玉笛红亭月一桥”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和宁静的氛围。”玉笛”象征着优雅的音乐,可能是指女子吹奏乐器的情景,增添了一丝文艺的气息。”红亭”则可能指的是红色的亭子或建筑物,营造出一种古典而雅致的环境。”月一桥”则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月亮映照在一座桥上,增添了浪漫和神秘的氛围。这一句既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女子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1. 诗人生平
  • 龚鼎孳(1615年—1673年),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安徽合肥人。他是清初著名的词人和学者,他的词作多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物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诗歌赏析
  • 《罗敷媚其二》是一首描绘女性美丽的词作。通过对女子外貌的细腻描写和对其动作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其青春活力和优雅气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奈,反映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清代词坛上的佳作之一。

通过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每一句话以及背后的故事,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时代背景。这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是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经验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