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场谁记多情句,四海知音。红泪难禁。病后人怜风露深。
绣裙团扇当年事,的的酸心。别恨侵寻。耐得雕栏玉楼沉。

诗句释义

1 欢场谁记多情句:在欢乐的场合中,谁还记得那些多情的话语呢?

  1. 四海知音:在四海之内(泛指世界各地),谁是我的知音?
  2. 红泪难禁:红色的泪水难以忍受。
  3. 病后人怜风露深:生病的人更加珍惜那深秋的风和露水。
  4. 绣裙团扇当年事:回忆过去的绣花裙子和团扇,那是旧日的时光。
  5. 的的酸心:心中满是苦涩。
  6. 别恨侵寻:离别的愁绪不断侵袭心头。
  7. 耐得雕栏玉楼沉:能够忍受那雕梁画栋中的玉楼渐渐沉落。

译文对照

  • 欢场中谁还记得曾经的多情话语?
  • 四海之内还有谁能理解我?
  • 眼泪无法抑制的流淌,红色的泪水难以忍受。
  • 生病的人更加珍惜那深秋的风和露水。
  • 回想过去,那绣花裙子和团扇都是过去的时光。
  • 心中满是苦涩。
  • 离别的愁绪不断侵袭心头。
  • 能够忍受那雕梁画栋中的玉楼渐渐沉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怀念及对当前情感困境的感慨之作。从“欢场谁记多情句”开始,诗人通过回忆往日的情感经历,表达了对于曾经多情而深刻感情的回忆。接着,诗人转向现实,提到“四海知音”,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因为在广阔的世界中,没有能理解自己的人。这种孤独感与“红泪难禁”相呼应,描绘了内心的苦楚和无助。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通过“绣裙团扇当年事”,诗人回忆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这些记忆成为了他内心的一部分,也是他对现在生活状态的一种对比。而“的的酸心”和“别恨侵寻”则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一句“耐得雕栏玉楼沉”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愿意忍受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决心。这里的“雕栏玉楼”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生活或理想,而“沉”字则暗示了无论多么艰难的境遇,诗人都愿意坚持下去,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和哀愁的诗歌,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