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苑会仙侣,金钟低度,玉磬初敲。松阴下、仙音一派风飘。笙箫。早人语静,幢幡绕,寿字香烧。张坤鹤,被霞裾鹤氅,宝髻云翘。
消摇。同登道箓,看取天外鸾轺。拥无边、沧海皓月银涛。相邀。涤除玄览,瑶池宴,已熟蟠桃。功成后,行不言之教,万物根苗。

【赏析】

此词是作者在阆苑仙山,与张坤鹤老人共度寿辰的即景之作。上片写会仙侣、听道法、看道场等情景。下片写宴瑶池、饮蟠桃、功成后归隐等情节。全词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充满了道家的神秘色彩。

“临江仙慢·白云观看坤鹤老人受戒”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这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开篇两句“阆苑会仙侣,金钟低度,玉磬初敲”,以仙境为背景,描写了与会者相聚的情景。“阆苑会仙侣,金钟低度,玉磬初敲”这几句中,“金钟”、“玉磬”都是道教中的乐器,此处用来形容神仙聚会的热闹场面;“阆苑”指仙人居住的地方,“会仙侣”则形容神仙们聚集一起共度时光。

接着两句“松阴下、仙音一派风飘”,描述了仙人们围在一起聆听道士讲道的场景。“松阴下”指的是神仙们聚在一起听道士讲道的具体位置,而“仙音一派风飘”则形容道士讲道声音悠远,如同仙乐一般传遍四方。

“笙箫。早人语静,幢幡绕,寿字香烧”三句进一步描绘了道士讲道时的环境氛围。这里,“笙箫”是指吹奏乐器的声音,“幢幡”是指悬挂在寺庙或道观门前的旗幡,象征着吉祥和祈福之意,“寿字香烧”则指的是在寺庙或道观里烧香拜佛以示祈求长寿。

然后两句“张坤鹤,被霞裾鹤氅,宝髻云翘”,继续描述道士讲道时的装束。“张坤鹤”指的是身穿道袍的道士,“霞裾”是道士所穿的飘逸的长袍,“宝髻云翘”则是道观中道士头上的发髻装饰,形如云朵般飘逸。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了道士讲道时的庄重与威严。

接下来的句子“消摇。同登道箓,看取天外鸾轺”则是对道士讲道场景的进一步描绘。在这里,“消摇”是指悠闲自在的样子,“道箓”是道士所修习的道教经文,“鸾轺”则是古代帝王所乘坐的一种轻便马车,此处用以比喻天上的神仙。这几句中,通过描绘道士讲道的场景以及神仙们的形象,营造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之感。

下片开头两句“拥无边、沧海皓月银涛”继续描绘神仙们聚集的情景。这里的“拥无边”是指神仙们数量众多,无法计量,“沧海皓月银涛”则形容海面之上月光照耀下的银色波涛,象征着神仙聚会的壮观景象。这两句中,通过描绘大海、月亮和银涛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然后两句“相邀。涤除玄览,瑶池宴,已熟蟠桃”则转向描述神仙们宴请宾客的场景。“相邀”指的是邀请客人参加宴会,“涤除玄览”是指净化心灵,去除杂念,“瑶池宴”则是指神仙们举行的盛大宴会,其中“蟠桃”是一种传说中的仙果,代表着长寿和幸福。这几句中,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以及蟠桃等美食,展现了神仙们的慷慨和热情。

最后两句“功成后,行不言之教,万物根苗”是整首词的总结部分。“功成后”指的是完成了某种使命或者任务之后,“行不言之教”是指通过不言的方式传达教诲或者智慧,“万物根苗”则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得以繁衍生长。这几句中,通过描绘完成使命后的神仙们的行为以及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和追求。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神仙们的超凡脱俗,又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对仙境般的画面和神仙们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