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誖否耶?
【注释】
传是楼记:即《题传是楼》诗序。
琬:字若,作者的表姐。
质驽才下:指才能低下。
患:担忧。
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躲藏在深山穷谷之中。
耳旧学消亡:指因年老而失学。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为传是楼写的一篇序文,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和人生的看法。他自谦“本不足以记斯楼”,却仍“勉承先生之命”,写下这篇文字,希望对后人有所裨益。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作者首先表明了自己对于学问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才华平平,那么他就不应该去追求高深的学问。这是因为,如果他真的有能力去追求高深的学问,那么他就不会担心自己没有书可读。这里,作者用了一种反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他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认为即使到了晚年,他还是会感到自己的知识和见识都不够,无法胜任这份工作。这里的“盖”表示原因,是说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所以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晚年的生活状态。他住在偏僻的地方,耳朵和眼睛都变得迟钝了,旧学的知识和技能也都已经丢失掉了。这里,作者用了“耳旧学消亡”和“目固陋”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的这种生活状态。这两个词都是描述人的生理特征的,其中“固”表示固执、顽固的意思。
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展望。他认为,自己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是仍然有决心去追求学问,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里的“老誖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老而不死”。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把人比作一棵植物,说人老了就不应该死了,而是要继续活着,继续成长。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结构紧凑,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