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三班头脑陈仁美看见,说:‘诸位,这吴少奶奶的节烈,可以请得旌表的。我看,倘若这时把于学礼放下来,还可以活。我们不如借这个题目上去替他求一求罢。’众人都说:‘有理。’陈头立刻进去找了稿案门上,把那吴氏怎样节烈说了一遍,又说:‘民间的意思说:这节妇为夫自尽,情实可悯,可否求大人将他丈夫放下,以慰烈妇幽魂?’稿案说:‘这话很有理,我就替你回去。’抓了一顶大帽子戴上,走到签押房,见了大人,把吴氏怎样节烈,众人怎样乞恩,说了一遍。玉大人笑道:‘你们倒好,忽然的慈悲起来了!你会慈悲于学礼,你就不会慈悲你主人吗,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语说的好,“斩草要除根”,就是这个道理。况这吴氏尤其可恨,他一肚子觉得我冤枉了他一家子。若不是个女人,他虽死了,我还要打他二千板子出出气呢!你传话出去:谁要再来替子家求情,就是得贿的凭据,不用上来回,就把这求情的人也用站笼站起来就完了!’稿案下来,一五一十将话告知了陈仁美。大家叹口气就散了。

老残游记 · 第五回 · 烈妇有心殉节 乡人无意逢殃
“这里三班头脑陈仁美看见,说:‘诸位,这吴少奶奶的节烈,可以请得旌表的。我看,倘若这时把于学礼放下来,还可以活。我们不如借这个题目上去替他求一求罢。’众人都说:‘有理。’” 注释:这里的三班头脑指的是官府中的三个部门的领导,他们看见了吴少奶奶的节烈行为,认为她可以请求朝廷表彰和旌表。他们建议趁着这个机会为于学礼求情,希望他能够被释放。
“陈头立刻进去找了稿案门上,把那吴氏怎样节烈说了一遍,又说:‘民间的意思说:这节妇为夫自尽,情实可悯,可否求大人将他丈夫放下,以慰烈妇幽魂?’稿案说:‘这话很有理,我就替你回去。’抓了一顶大帽子戴上,走到签押房,见了大人,把吴氏怎样节烈,众人怎样乞恩,说了一遍。” 注释:陈头的立即去找了他的上司——稿案门上的官员(可能是个文官),并详细地说明了吴氏是如何为了维护自己的节操而自杀的。同时,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大人能够宽恕于学礼,因为他的丈夫在被冤枉后也选择了自尽。稿案门上的官员听了他的汇报后表示同意,并且决定回去传达给大人。
“玉大人笑道:‘你们倒好,忽然的慈悲起来了!你会慈悲于学礼,你就不会慈悲你主人吗,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语说的好,“斩草要除根”,就是这个道理。况这吴氏尤其可恨,他一肚子觉得我冤枉了他一家子。若不是个女人,他虽死了,我还要打他二千板子出出气呢!你传话出去:谁要再来替子家求情,就是得贿的凭据,不用上来回,就把这求情的人也用站笼站起来就完了!’稿案下来,一五一十将话告知了陈仁美。大家叹口气就散了。” 注释:玉大人听后先是笑了笑,然后严肃地说道,因为大家都表现出了对于学礼的同情,所以他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对于那些敢于为自己辩护的人,即使他们没有罪,也应该受到惩罚。他警告说,如果再有人试图帮助于学礼的话,他将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投入监狱或者进行其他严厉的惩罚。
赏析:这一段描绘了一个官员如何处理案件的场面。从文中可以看出,官员们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对于无辜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展现出仁慈的一面,但是对于有罪的人来说,他们则显得冷酷无情。这种对比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通过这一场景,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公正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