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说:“玉贤这个酷吏,实在令人可恨!他除了这一案不算,别的案子办的怎么样呢?”老董说:“多着呢,等我慢慢的说给你老听。就咱这个本庄,就有一案,也是冤枉,不过条把人命就不算事了,我说给你老听……”
正要往下说时,只听他伙计王三喊道:“掌柜的,你怎么着了?大家等你挖面做饭吃呢!你老的话布口袋破了口儿,说不完了!”老董听着就站起,走往后边挖面做饭。接连又来了几辆小车,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老董前后招呼,不暇来说闲话。
过了一刻,吃过了饭,老董在各处算饭钱,招呼生意,正忙得有劲。老残无事,便向街头闲逛。出门望东走了二三十步,有家小店,卖油盐杂货。老残进去买了两包兰花潮烟。顺便坐下,看柜台里边的人,约有五十多岁光景,就问他:“贵姓?”那人道:“姓王,就是本地人氏。你老贵姓?”老残道:“姓铁,江南人氏。”那人道:“江南真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像我们这地狱世界。”老残道:“此地有山有水,也种稻,也种麦,与江南何异?”那人叹口气道:“一言难尽!”就不往下说了。
诗句:
第一句:“老残说:‘玉贤这个酷吏,实在令人可恨!他除了这一案不算,别的案子办的怎么样呢?’”
注释:老残(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主角)对玉贤(一个被描绘为严苛的官员)的行为表达了不满和愤怒,称其为“酷吏”。这里的“可恨”表示极度的厌恶或反感。
赏析:这里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老残对玉贤行为的批评,同时也暗示了故事中玉贤作为酷吏的形象特征。
第二句:“老董说:‘多着呢,等我慢慢的说给你老听。就咱这个本庄,就有一案,也是冤枉,不过条把人命就不算事了,我说给你老听……’”
注释:老董(指小说中的角色)开始讲述他们村庄中的一个案件,这个案件虽然涉及到少数几条人命,但在他看来并不严重。
赏析:这段描写揭示了老董对于某些不公行为的态度,即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存在错误或冤屈,也可能因为涉及的人数较少而被视为可以容忍。
第三句:“正要往下说时,只听他伙计王三喊道:‘掌柜的,你怎么着了?大家等你挖面做饭吃呢!你老的话布口袋破了口儿,说不完了!’”
注释:伙计王三(指小说中的角色)打断了老董的话,因为他正在忙着准备食物给客人。
赏析:此处反映了日常忙碌的场景,同时王三的话语也暗示了他对掌柜老董即将结束的话题感到不耐烦。
第四句:“老董听着就站起,走往后边挖面做饭。”
注释:老董听到王三的话后站起来,准备去厨房继续工作。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老董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投入,即使在被打断的情况下,他也选择继续他的工作。
第五句:“接连又来了几辆小车,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老董前后招呼,不暇来说闲话。”
注释: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车到达,打尖的客人也开始陆续到来,使得老董忙于接待。
赏析:这描述了繁忙的商业环境,客人的到来导致老董必须迅速应对各种事务。
第六句:“吃过了饭,老董在各处算饭钱,招呼生意,正忙得有劲。”
注释:饭后,老董继续忙碌于账务和接待生意。
赏析:这句话显示了老董在忙碌中找到了乐趣,即使面对繁重的工作也能找到满足感。
第七句:“老残无事,便向街头闲逛。”
注释:老残(作者自指)没有其他事情要做,于是在街上随意漫步。
赏析:这句话表现了主人公悠闲的生活状态,与前面的忙碌形成对比。
第八句:“出门望东走了二三十步,有家小店,卖油盐杂货。老残进去买了两包兰花潮烟。”
注释:老残出门向东走了二三十步,发现了一家卖油盐杂货的小店铺。
赏析:这里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氛围,体现了小镇上常见的商铺布局。
第九句:“顺便坐下,看柜台里边的人,约有五十多岁光景,就问他:‘贵姓?’那人道:‘姓王,就是本地人氏。你老贵姓?’”
注释:老残在商店里找了个位置坐下,观察柜台里的一位大约五十多岁的老人。
赏析:这里的对话展示了老残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以及对当地人的了解。
第十句:“那人道:‘江南真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像我们这地狱世界。’老残道:‘此地有山有水,也种稻,也种麦,与江南何异?’那人叹口气道:‘一言难尽!’就不往下说了。”
注释:老人对江南的美景表示赞美,认为那里比他们所处的世界要好。
赏析:这段对话展现了不同人物对生活境遇的不同看法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