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道:“你们这玉大人好吗?”那人道:“是个清官!是个好官!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难得有天把空得一个两个的。”说话的时候,后面走出一个中年妇人,在山架上检寻物件,手里拿着一个粗碗,看柜台外边有人,他看了一眼,仍找物件。
老残道:“那有这么些强盗呢?”那人道:“谁知道呢!”老残道:“恐怕总是冤枉得多罢?”那人道:“不冤枉,不冤枉!”老残道:“听说他随便见看甚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有这话吗?”那人说:“没有!没有!”只是觉得那人一面答话,那脸就渐渐发青,眼眶子就渐渐发红。听到“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这两句的时候,那人眼里已经阁了许多泪,未曾坠下。那找寻物件的妇人,朝外一看,却止不住泪珠直滚下来,也不找寻物件,一手拿着碗,一手用袖子掩了眼睛,跑住后面去,才走到院子里,就嗷嗷的哭起来了。
这首诗来自清代作家张天翼的《老残游记》。以下是诗句、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译文
老残问道:“你们这玉大人好吗?”那人回答:“他是个清官!是个好官!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难得有天把空得一个两个的。”
2. 注释
- 老残: 书中的人物名,是故事的叙述者。
- 玉大人: 指代主人公,一位公正无私的官员。
- 站笼: 古代用来关押犯人的地方。
- 天把空得一两个的: 意思是偶尔有一天衙门里没有人来问事,可以稍微放松一些。
3. 赏析
诗中的“玉大人”被塑造成一个正直清廉的形象,尽管身处官府,却能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通过提到衙门中“十二架站笼”,暗示了官场上的种种束缚和压力,同时也反映了官员们忙碌不堪的生活状态。而对“玉大人”的评价“是个清官!是个好官!”则表达了对他品质的认可。
诗中提到的“强盗”和“站笼”都是比喻,用以形容官场上的腐败和权力斗争。这种描述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
诗中的“妇女”形象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线索,她的出现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比视角,展现了官场之外的另一种生活状态。她的行为反应——泪流不止,既体现了她对丈夫的忠诚与爱护,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对正义和公正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玉大人”和“妇女”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封建官僚体制下的道德冲突和社会矛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和人性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