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时,只见那老者随了一个中年汉子出来,手中仍拿烛台,说声“请客人里面坐”。原来这家,进了墙门,就是一平五间房子,门在中间,门前台阶约十余级。中年汉子手持烛台,照着申子平上来。子平分付车夫等:“在院子里略站一站,等我进去看了情形,再招呼你们。”

子平上得台阶,那老者立于堂中,说道:“北边有个坦坡,叫他们把车子推了,驴子牵了,由坦坡进这房子来罢。”原来这是个朝西的大门。众人进得房来,是三间敞屋,两头各有一间,隔断了的。这厂屋北头是个炕,南头空着,将车子同驴安置南头,一众五人,安置在炕上。然后老者问了子平名姓,道:“请客人里边坐。”于是过了穿堂,就是台阶。上去有块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着月色,异常幽秀。且有一阵阵幽香,清沁肺腑。向北乃是三问朝南的精舍,一转俱是回廊,用带皮杉木做的阑柱。进得房来,上面挂了四盏纸灯,斑竹扎的,甚为灵巧。两间敞着,一间隔断,做个房间的样子。桌椅几案,布置极为妥协。房间挂了一幅褐色布门帘。

诗词

老残游记·第八回·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树峪雪中访贤

译文

在一阵微风的拂动下,突然看到一位老者和一个中年男子从屋子中走出来。老者手中仍然拿着烛台,对子平说:“请客人里面坐。”原来这户人家的大门进了之后是一间五间房,门在中间,门前有十级台阶。中年男子拿着烛台,指引着申子平走上台阶。

子平上了台阶后,老者站在堂中,说道:“北边有个坦坡,让他们把车子推了,驴子牵了,由坦坡进入这房子。”原来这是一座西向的大门。众人走进屋内,是一个三间敞屋,两边各有一间,被隔断了。这屋北面是个炕,南面空着,将车子和驴子安置在南头。一众人马,都安置在炕上。然后老者问子平的姓名和姓氏,道:“请客人里边坐。”于是走过穿堂,就是台阶。上面有块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着月色,异常幽秀。还有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向北是一座三间的朝南的精舍,一转弯全是回廊,用带皮杉木做的栏杆柱。进得房来,上面挂着四盏纸灯,是用斑竹扎的,非常灵巧。两间敞着,一间隔断,做成了一个房间的样子。桌椅几案布置得非常周到。房间挂着一幅褐色布门帘。

注释

  1. “霎时” - 形容时间短暂。
  2. “那老者随了一个中年汉子出来” - “随同”意为跟随着;“一个中年汉子”指的是中年男子。
  3. “手中仍拿烛台” - 表明老者依然手持照明用具。
  4. “请客人里面坐” - 指让申子平等人进入屋内坐下。
  5. “进得房来” - 进屋后。
  6. “三间敞屋” - 有三间没有隔断的房子。
  7. “隔断了的” - 指被分开的两间。
  8. “北面有个坦坡” - 指北边有一段斜坡。
  9. “将车子同驴子” - 指把马车和驴子一起拖进来。
  10. “院子” - 指房屋前的空地。
  11. “车夫等” - 指负责驾车的仆人和其他相关人员。
  12. “院子略站一站” - 指暂时在院子里停留等待。
  13. “北边有个坦坡,叫他们把车子推了” - 指示要先把马车推到北边的斜坡上。
  14. “精舍” - 指精雅的房间或楼阁。
  15. “一转俱是回廊” - 说明整个建筑结构复杂,有多个走廊相连。
  16. “带皮杉木做的阑柱” - 指用带有树皮的杉木制作柱子。
  17. “挂” - 这里指挂灯。
  18. “斑竹扎的” - 指灯罩是采用斑竹制成的。
  19. “两间敞着,一间隔断” - 说明有两个房间是开放的,另一个是隔断的,用于设置房间。
  20. “布置极为妥协” - 意味着布置得非常周到和灵活。
  21. “褐布门帘” - 指用褐色布料做的门帘。

赏析

《老残游记》是清代作家刘鹗创作的章回体讽刺小说,通过对晚清社会的揭露和讽刺,展示了作者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此篇通过描述主人公申子平在桃花山月下遇虎、柏树峪雪中访贤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