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刚又道:‘老兄不过是个介绍人,不可专主,请回去切实问他一问,也不必开票子来,只须老兄写明云:减半六五之数,前途愿出。兄弟凭此,明日就断结了。’胡举人欢喜的了不得,出去就与那乡下老儿商议。乡下老儿听说官司可以了结无事,就擅专一回。谅多年宾东,不致遭怪;况且不要现银子:就高高兴兴的写了个五千五百两的凭据交与胡举人,又写了个五百两的凭据,为胡举人的谢仪。
“这浑蛋胡举人写了一封信,并这五千五百两凭据,一并送到县衙门里来。老刚收下,还给个收条。等到第二天升堂,本是同王子谨会审的。这些情节,子谨却一丝也不知道。坐上堂去,喊了一声‘带人’。那衙役们早将魏家父女带到,却都是死了一半的样子。两人跪到堂上,刚弼便从怀里摸出那个一千两银票并那五千五百两凭据和那胡举人的书子,先递给子谨看了一遍。子谨不便措辞,心中却暗暗的替魏家父女叫苦。
老残游记 · 第十六回 · 千金买得凌迟罪 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老残(名:马骥)又对胡举人说道:“您不过是一个介绍人罢了,不能单方面决定,请您回去好好询问他们。至于开票子来,也不必了,我只需您写明减半六五之数,前途愿出。兄弟凭此信函,明日就能解决此事。”胡举人听了非常高兴,出去后就和那乡下老人商议这件事。乡下老人听说官司可以了结没事,就擅自决定。他估计多年做东道主,不会有什么怪罪的,况且不需要现银。于是高高兴兴地写了一张五千两的凭据交给胡举人,又写了五百两的凭据作为谢仪。
胡举人写了一封信,连同这五千两的凭据一并送到县衙门去。老刚(名:王有福)收下后给了个收条。到了第二天升堂的时候,本来是要和王子谨一起会审的。这些情节,王子谨却一无所知。坐上堂去,胡举人喊道“带人”。衙役们早已将魏家父女带上堂来,但两人都已经死了一半的样子,跪在堂上。刚弼从怀里摸出那个一千两的银票和那五千两的凭据以及胡举人的书信,先递给王子谨看了一遍。王子谨不便说话,心中却暗暗替魏家父女叫苦。
注释:
- 老残游记: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第三部,共四十回,主要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秀才马骥游历各地,见闻广博,见识非凡的故事。
- 第十六回:指《老残游记》中第16个故事。
- 千金买得凌迟罪:意思是用重金买通法官,让罪犯免受极刑。
- 一封书驱走丧门星:意思是通过书信的力量消除祸害或灾难。
赏析:
本回描述了胡举人和老刚的一场交易和处理过程。胡举人通过贿赂手段,试图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而老刚则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处理此事。然而最终的结局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因为魏家父女已经死去了一半。这一反转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一些阴暗面。同时,这也体现了古代司法制度中的某些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