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枝香雪绕檐楹。拥书城。
中有高人读到、夜三更。月斜参影横。
纸窗灯火一絇青。照吟情。
自拨熏炉炙研、句将成。翠禽三两声。

【解析】

此诗是作者于元代至正元年(1341)在杭州时所作。诗以“读梅”为题,描绘了诗人在书屋中夜读之景。首联“万枝香雪绕檐楹,拥书城”,用梅花喻人,写出了读书人的清高、孤傲,同时也写出了书屋的清幽雅静。颔联“中有高人读到、夜三更”,写书屋内有高士在读书。颈联“纸窗灯火一絇青,照吟情”,写读书人的情志与环境融为一体。尾联“自拨熏炉炙研、句将成,翠禽三两声”,写读书人在夜深人静之时仍埋头攻读,直到灯将尽时才放下书本,听窗外翠竹的鸣叫之声,表现了诗人读书刻苦的精神。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答案】

译文:

万枝清香的梅花环绕着屋檐和房墙,仿佛一座书城。

其中有位高士在夜读,月光斜射进窗户,照亮了他读书的身影。

他打开纸窗,点亮油灯,点燃炭火,照着自己读书的情景。

他独自拨动香炉上的木炭,烤着墨块,直到诗句完成。

听到外面翠竹的叫声,他停下手中的工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至正元年(1341)在杭州时所作。诗的起首两句写书屋的环境;第三句写读书人的形象;第四句点出读书人正在读书;后四句写读书人读书的情况。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开头二句:“万枝香雪绕檐楹,拥书城。”诗人以梅花比喻高洁的人,写出读书人的清高、孤傲。同时说明书屋的清幽。“城中”指书屋。“香雪”暗含梅花,又兼指书屋里的书卷,表明书屋中堆满了书籍。“万枝”“香雪”“绕”“拥”,渲染出书屋里书卷之多,也显示了读书人的学识渊博。

接着二句:“中有高人读到、夜三更。”写读书人正在读书。“高人”即高士,这里指有学问的人。“读到”指读书到深夜。

下面二句:“月斜参影横。”“参”字既指北斗星,又可指参宿,此处指参宿。月斜影横,暗示了时间已过子夜。诗人把读书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突出了书屋的环境之美,也暗示了读书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欣赏之情。“参”字既表星辰,又可指参宿。“横”字既指斜月,又可表参宿的横斜,暗示了月亮的位置已偏西。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读书人夜读的环境和时间,而且表现出他沉醉于书中的境界。

再下二句:“纸窗灯火一絇青,照吟情。”“絇”即烧的意思。“絇青”即点青色。这句诗描写的是书屋中灯光闪烁的情景。“一絇青”指点一盏青色的油灯或蜡烛,“一絇”即点,指点燃。“吟情”指诗人因读书入迷而忘了自己的情感。诗人把读书人的情感与灯烛相联系起来,表现出了书屋中读书人沉浸在读书世界中的状态。

最后二句:“自拨熏炉炙研、句将成。”这两句诗描写了读书人夜读的情景。“自拨”“熏炉”指诗人自己动手点燃油灯,“炙研”指烤着墨块磨墨。“句将成”指诗句快要写完了。

结尾二句:“翠禽三两声。“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听到窗外翠竹的声音而停止读书的情景。“翠禽”是青鸟的美称。“三两声”指翠鸟的鸣叫声只有两三声。“翠禽三两声”既表现了环境的静谧,又暗示了诗人听到声音后的反应。这一句诗与前面写诗人读书入迷不同,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