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空斋,但共对、萧然四壁。
谁画出、生绡小幛,清泉白石。
解道江南秋色好,狂夫亦是山中客。
料凄迷、千里欲归心,惟余识。
高卧里,嫌岑寂。
久别后,愁抛掷。
看茅亭浑似,身曾游历。
几度西风吹梦去,惊魂无那檐间滴。
到重阳、一倍染相思,霜林赤。
诗句释义:
- “寒雨空斋,但共对、萧然四壁。” 描述了一个寒冷的雨天,作者独自坐在空无一人的书房中,四周只有四面墙壁。
- “谁画出、生绡小幛,清泉白石。” 这里可能是在形容一幅画,画面中有清水和白色的石头,以及一种轻盈的布料制成的屏障。
- “解道江南秋色好,狂夫亦是山中客。” 诗人似乎在表达对江南秋天景色的喜爱,并提到即便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也能成为山中的常客。
- “料凄迷、千里欲归心,惟余识。” 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即使身处千里之外,也难以抑制想要回家的心情,这种情感只有作者自己能深切理解。
- “高卧里,嫌岑寂。久别后,愁抛掷。看茅亭浑似,身曾游历。” 描述了作者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对于孤独和寂寞感到厌烦。同时,也表达了久别后的思念之情。
- “几度西风吹梦去,惊魂无那檐间滴。到重阳、一倍染相思,霜林赤。” 描绘了西风如何吹拂着作者的梦境,使得他的心神受到惊吓;同时,也提到了重阳节的到来,使得作者的相思之情更加浓厚,整个森林都被霜染成了红色。
译文:
寒雨空斋,独坐对四面墙。是谁画出生绡小障,清泉白石映眼前?
解得江南秋色好,狂夫亦似山中人。料想凄迷千里意,唯有我心知何感。
高卧厌岑寂,久别后心事重重。看茅亭仿佛旧时游,梦中多次随风飘向远方。
秋风几度吹梦散,惊醒魂飞檐下滴。至重阳倍染相思意,满林霜红似血染。
赏析:
《题吴门陆莱臣秋亭图》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诗。首句“寒雨空斋,但共对、萧然四壁。”通过描绘雨天的静谧和孤寂,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接下来,“谁画出、生绡小幛,清泉白石。”似乎是在赞美画作中的元素,如泉水和石头,这些元素与秋天的景色相得益彰。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秋天景色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解道江南秋色好,狂夫亦是山中客。”诗人不仅欣赏秋天的美景,还认为即使是一位放荡不羁的人,也能像山中的隐士一样享受这份宁静。然而,“料凄迷、千里欲归心,惟余识。”表明尽管有再多的理由留在异地,诗人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回到故乡。
“高卧里,嫌岑寂。久别后,愁抛掷。”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与亲友久别的深深思念。诗人用“看茅亭浑似,身曾游历”来形容他对过往经历的怀念,而“几度西风吹梦去,惊魂无那檐间滴。”则描绘了梦中的迷茫和现实中的不安。
最后两句“到重阳、一倍染相思,霜林赤。”则强调了重阳节的到来给诗人带来的更深层的思乡之情,整个山林都被霜染成了红色,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哀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家乡的深切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