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无人,看分月、纹疏小。
闲情约、青奴漫恼。
藕惹冰丝,悄一似、红衣拗。
曾道。
赋微凉、单栖悟早。
露箑烟襟,可暗忆、凌波棹。
垂杨髻、幽花玉照。
梦绕香璎,又唤醒、烦尘扫。
秋到。
休更怨、西风草草。
【诗句解读】
深院无人,看分月、纹疏小。
闲情约、青奴漫恼。
藕惹冰丝,悄一似、红衣拗。
曾道。
赋微凉、单栖悟早。
露箑烟襟,可暗忆、凌波棹。
垂杨髻、幽花玉照。
梦绕香璎,又唤醒、烦尘扫。
秋到。
休更怨、西风草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院里没有人,只能看到月光洒在窗棂上,花纹显得稀疏了。我的闲情被青奴(即女子)扰乱。那荷茎上沾着的冰丝,似乎就像红衣女子那样倔强地弯曲。她曾经说过,我独自栖息在凉爽的环境中,领悟到了生命的奥秘。我在露帐和烟雾之间,暗暗怀念着那个女子的身影和那把凌波桨。柳枝垂下,像美人的发髻一样,幽雅的花木映照着她的倩影。我沉醉在花香中,又被梦中惊醒,烦恼全都扫清了。秋天已经到了,别再埋怨秋风匆匆而过,草草离去了。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人兼咏物的词作。词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描绘,将一个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词的开头“深院无人,看分月、纹疏小”,描绘了一个深院中的夜晚,四周安静而空寂,只有月光透过窗棂投下斑驳的影子。这种场景让人感到宁静而孤独,为接下来的抒情打下了基调。
词人以“闲情”二字起兴,表达了自己对女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女子独自一人在深院中,无法排遣自己的寂寞和无聊,只能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月亮,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挚又深沉,使人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人通过“藕惹冰丝,悄一似、红衣拗”这样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形象。荷花在寒冷的水中生长,受到冰丝的影响,仿佛也变得有些任性和叛逆。这里的“红衣”指的是荷花,而“拗”则是形容其形态扭曲的样子。这样的形象既生动又富有诗意,使人联想到了女子娇媚而又略带倔强的性格。
词人又用“曾道。赋微凉、单栖悟早”这样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女子独处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女子独自生活虽然清冷孤寂,但却能够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这种观点既深刻又独特,使人对女子的生活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词人通过“露箑烟襟,可暗忆、凌波棹”这样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形象。她穿着一件薄纱的衣裳,在露水和烟雾之间,默默地回忆着曾经与自己一起划船的情景。这里的“凌波棹”是指划船的动作,象征着两人之间的亲密和浪漫。这样的描写既生动又感人,使人不禁想起了与女子共度的美好时光。
词人又通过“垂杨髻、幽花玉照”这样的句子,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形象。垂柳的枝条如同女子的发髻一样优雅,而周围的幽花则映衬着她的倩影。这样的描写既有画面感又富有诗意,使女子的美丽更加生动而迷人。
词人又用“梦绕香璎,又唤醒、烦尘扫”这样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女子梦境的向往和渴望。他希望能够再次进入她的梦境,与她一同漫步在花香弥漫的地方,驱散所有的烦恼和纷扰。这样的表达既深情又浪漫,使人对两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词人以“秋到。休更怨、西风草草”这样的句子结束全词,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感慨和无奈。他感叹秋天的到来带来了萧瑟的寒意和无情的变化,同时也告诫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埋怨西风的匆匆离去。这样的结尾既深刻又含蓄,使人对词人的心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