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千点,来觅玉阶秋梦。
算比着黄花更瘦,翠袖轻笼。
非粉非脂,天然生就可怜红。
含羞背立,不胜罗绮,幽意千重。
秀竟可餐,柔真无骨,卯酒微中。
便相对、盈盈解语,总带愁容。
合配癯仙,奈伊从未识春风。
万千珍重,日烘欲化,月写难工。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诗句解释:
- 落霞千点,来觅玉阶秋梦。
- 这句描述了夕阳的余晖洒在地面上,形成了千万点金色的霞光。诗人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寻找着秋天的梦境。
- 算比着黄花更瘦,翠袖轻笼。
- “黄花”通常指的是菊花,这里与“瘦”字形成对比,形容花朵虽美却稍显消瘦。诗人用“翠袖”比喻花朵的颜色,暗示花朵虽然美丽,但却带有一丝清冷之感。
- 非粉非脂,天然生就可怜红。
- 这句话表达了花朵虽非人工染色,但因其自然生长而显得格外美丽和引人注目。诗人认为这样的颜色是“可怜”的,可能是因为它不符合常见的审美习惯。
- 含羞背立,不胜罗绮,幽意千重。
- 这句描绘了花朵羞涩地低垂着头,仿佛是在展示它那层层叠叠的花瓣。这里的“罗绮”可能是指华美的织物,暗指这些花卉的美丽程度足以让人沉醉其中。
- 秀竟可餐,柔真无骨,卯酒微中。
- 这里诗人使用了“秀”、“柔”等词汇来形容花朵的美,暗示这些花朵不仅好看而且质地优良,仿佛可以入口品尝。同时,“卯酒微中”可能是在描述一种轻微的醉态,暗示花的芳香让人沉醉。
- 便相对、盈盈解语,总带愁容。
- 这句描述了诗人与花朵之间的互动,花朵似乎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用它那轻盈的话语回应诗人的心绪。这里的“盈盈”形容花朵的姿态,“解语”则暗示了花朵具有某种语言能力。最后提到花朵总是“带愁容”,这可能是指花朵的美丽背后也蕴含着某种忧郁的情感。
- 合配癯仙,奈伊从未识春风。
- 这句似乎是在说花朵的形态与仙人的形象相配,但它并没有被春天所接纳。这里的“癯仙”可能是指那些超凡脱俗的仙人,而“奈伊从未识春风”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感慨。
- 万千珍重,日烘欲化,月写难工。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深深珍视和喜爱,他希望花朵能永远保持其美丽的样子不被时间所侵蚀。这里的“日烘欲化”意味着阳光下的温暖使得花朵的美丽逐渐消失,而“月写难工”则暗示月光下的柔和也无法完全捕捉到花朵的神韵。
关键词注解:
- 落霞千点:形容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出现的晚霞景象。
- 玉阶秋梦:暗示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独自漫步于台阶上,寻找着美好的梦境。
- 黄花:通常指菊花,这里与“瘦”形成对比,表现出菊花虽美但略显娇小的特点。
- 翠袖:古代女子的一种服饰,这里用来比喻菊花的颜色。
- 卯酒微中:一种饮酒的方式,即在酒力微醺时进行交流。
- 盈盈解语:形容花朵姿态优雅地与人交谈。
- 癯仙:超然物外的仙人形象。
- 春风: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 日烘欲化:形容阳光下的温暖使得花朵的美丽逐渐消退。
- 月写难工:月光下的柔和无法完全捕捉到花朵的神韵。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海棠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生命的脆弱。首句“落霞千点”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棠的形态、颜色以及它们给人带来的感觉。诗人用“秀竟可餐”来形容海棠的美味,用“柔真无骨”来形容它们的质地,用“卯酒微中”来形容它们的芬芳,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之情。然而,尽管海棠如此美好,却仍然难以被春天所接纳,这让诗人感到无奈和遗憾。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对海棠的珍视和喜爱,并希望它们能够永远保持美丽,不被时光所侵蚀。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又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