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恁处,奈恼人、依旧夕阳一片。
不是诉愁偏响急,高唱入云声远。
岸柳枝头,官槐叶底,已觉金凤换。
怜他薄鬓,玉台空冷钗燕。
谁念独客单衣,向江南渭北,惯听凄婉。
况值潘郎秋易老,休忆旧家庭院。
不受风尘,恰宜疏放,何事常拘管。
草虫唧唧,浅深月下相伴。

这首诗名为《百字令·蝉》,作者不详。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

  1. 关心恁处,奈恼人、依旧夕阳一片。(关心你所在的那个地方,无奈扰人的是夕阳如血。)
  • “关心恁处”:关心你的所在之处。
  • “奈恼人”:无奈的是它让人感到烦恼。
  • “夕阳一片”:夕阳如血。
  1. 不是诉愁偏响急,高唱入云声远。(并不是在诉说忧愁,声音却显得急促而响亮,高歌入云,声音传得很远。)
  • “不是诉愁偏响急”:不是在诉说忧愁,反而声音显得急促。
  • “高唱入云声远”:高歌入云,声音传得很远。
  1. 岸柳枝头,官槐叶底,已觉金凤换。(岸边的柳树枝头,官宦人家的槐树下,似乎已经换了新的金凤。)
  • “岸柳枝头”:岸边的柳树枝头。
  • “官槐叶底”:官宦人家的槐树下。
  • “金凤换”:比喻新的金凤凰。
  1. 怜他薄鬓,玉台空冷钗燕。(可怜他这薄薄的头发,玉台上空荡荡,没有燕子停留。)
  • “薄鬓”:指头发稀疏。
  • “玉台空冷”:形容玉台空旷无人。
  • “钗燕”:古代妇女用钗固定发髻,这里的“燕”可能是指燕子。
  1. 谁念独客单衣,向江南渭北,惯听凄婉。(谁会想念我这个独自穿单衣的人,我在江南和西北,习惯了聆听凄婉的声音。)
  • “独客单衣”:独自穿着一件单衣的人。
  • “向江南渭北”:在江南和西北两地。
  • “惯听凄婉”:习惯了聆听凄婉的声音。
  1. 况值潘郎秋易老,休忆旧家庭院。(况且正值潘郎的秋天容易衰老,不要思念旧时的家门院落。)
  • “况值潘郎秋易老”:更何况正值潘郎秋天衰老。
  • “潘郎”:这里代指诗人自己。
  • “休忆旧家庭院”:不要思念旧时的家门院落。
  1. 不受风尘,恰宜疏放,何事常拘管。(不受风尘的束缚,正好适合疏放自如,为何总是受到限制管理?)
  • “不受风尘”:不受世俗风尘的困扰。
  • “恰宜疏放”:正好适合疏放自如。
  • “何事常拘管”:为何总是受到限制管理?
  1. 草虫唧唧,浅深月下相伴。(草丛中的蟋蟀唧唧作响,在月光下深浅不一地相互陪伴。)
  • “草虫唧唧”:草丛中的蟋蟀发出的声音。
  • “浅深月下相伴”:在月光下,蟋蟀们深浅不一地相互陪伴。

赏析:
这是一首以蝉为主题的咏物诗,通过描写蝉的特性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蝉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