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阴湿,竹声乾。
疑雨疑晴独凭阑。
十丈尘消天欲淡,一封书到雁初寒。
《捣练子·喜秋》是清代诗人许嗣隆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的傍晚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周围环境宁静而美丽。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桐阴湿”:这句话描述了树荫湿润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梧桐树的树荫在秋天显得更加浓密,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触感。
“竹声乾”:这里的“竹声乾”可能指的是秋风中的竹叶摩擦声,听起来清脆悦耳。秋天的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增添了几分萧瑟之美。
“疑雨疑晴独凭阑”: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对于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感。可能是因为天空中云层密布,让人分不清是雨还是晴,这种不确定性让诗人感到孤独和沉思。
“十丈尘消天欲淡”:这里用“十丈尘”来形容远处的天空,暗示着秋天的黄昏时分,太阳即将落山,天空中的尘埃被夕阳染红,渐渐消散,天边的颜色也变得淡雅起来。这种描述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景色变化。
“一封书到雁初寒”:诗人提到了收到书信的情景,可能是远方的朋友或亲人送来了书信,而此时正是秋季,天气开始变冷,大雁也开始迁徙,预示着信件的到来伴随着季节的变化和距离的考验。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深邃,使人读来既能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又能体会到诗人心中的孤寂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