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柿翻风,残梅溅雨,黄昏不住啼鸮。
问卜琼茅,酸辛知是今朝。
卅年欢戚皆成幻,细思量、怎不魂销。
甚潘郎,皤然老矣,有涕如潮。
逢逢腊鼓催年亟,正鸾离珠镜,凤惨玉箫。
杳杳泉台,酒从何处来浇。
痴情欲把哀弦诉,算哀弦、诉也无聊。
尽灯前,四卷楞伽,诵到深宵。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悼亡:哀悼已故的妻妾。室人李慧:对死者妻子李慧的谦称。字淑芳,殁于光绪丁未十二月二十四日:李慧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去世。

枯柿翻风:比喻李慧生前的不幸遭遇。残梅溅雨:比喻李慧的不幸命运像梅花那样凋谢。黄昏不住啼鸮(xiāo):形容李慧死后,家中没有欢乐,只有悲哀和愁闷。

问卜琼茅:指占卜吉凶。酸辛知是今朝:知道这是今天。卅年欢戚皆成幻:三十年的欢乐和忧愁都成了幻觉。细思量,怎不魂销:仔细想想,怎么会不感到悲伤欲绝?潘郎:指潘岳,晋朝文学家,曾为石崇作《潘妃诔》。皤然老矣,有涕如潮:形容潘岳已经老了,泪流满面。逢逢腊鼓催年亟:听到新年的鼓声催促着新年的到来。正鸾离珠镜,凤惨玉箫:形容旧日夫妻离别的情景。

杳杳泉台:指阴间。酒从何处来浇,痴情欲把哀弦诉:我想念你,不知道如何向你倾诉心中的悲痛。算哀弦、诉也无聊:想来弹奏悲怆之音,也是徒然无用。尽灯前:直到灯前,四卷楞伽:指诵习佛教经文《楞伽经》。

【赏析】

此篇为悼念亡妻而写,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全篇以“悼亡”为题,通过回忆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凄美的图画,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

开篇即点明“室人李慧,字淑芳,殁于光绪丁未十二月二十四日”,明确了亡妻的名字和去世的时间。接下来,诗人用“枯柿翻风,残梅溅雨,黄昏不住啼鸮”三个形象生动的画面,描绘出李慧生前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使人不禁为之动容。

诗人转入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用“问卜琼茅,酸辛知是今朝”两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诗人又用“卅年欢戚皆成幻,细思量,怎不魂销”两句,进一步描绘出自己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最后,诗人用“甚潘郎,皤然老矣,有涕如潮”三句,抒发了自己对亡妻的无尽思念之情。

在结尾处,诗人用“逢逢腊鼓催年亟,正鸾离珠镜,凤惨玉箫。杳杳泉台,酒从何处来浇”几句,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无奈和悲伤。

此篇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亡妻的回忆和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死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