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红藕花开,楼船西上浔阳去。
江涵翠榜,风吹绛帐,玲珑无暑。
鹿洞儒生,江州僚佐,欢迎湓浦。
料匡庐九叠,凝妆染黛,向鹢首,竞萦舞。
漫说关山金鼓。
奏笳箫、中流容与。
滕王阁在,琵琶亭好,缅焉怀古。
乱日才多,兵间士贱,青衫失路。
仗先生独挂,一轮冰镜,作斯文主。

【译文】:

一川红藕花开,楼船西上浔阳去。

江涵翠榜,风吹绛帐,玲珑无暑。

鹿洞儒生,江州僚佐,欢迎湓浦。

料匡庐九叠,凝妆染黛,向鹢首,竞萦舞。

漫说关山金鼓。

奏笳箫、中流容与。

滕王阁在,琵琶亭好,缅焉怀古。

乱日才多,兵间士贱,青衫失路。

仗先生独挂,一轮冰镜,作斯文主。

【注释】:

1、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小楼连苑”、“烟波弄晚”、“小春杨柳”等。双调,97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2、蒋慎斋:人名。

3、送蒋慎斋宪副视学江右:送蒋慎斋(蒋元卿)到江右(江西)去做官。

4、浔阳:即今江西的九江。

5、翠榜:指科举考试录取的通知。

6、绛帐:古代学者所居之处。

7、鹿洞: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是古代学者朱熹讲学的地方。

8、匡庐:在江西九江市西北,有七十二峰,以云雾变幻莫测而著名。

9、江州:今属江西省九江市。

10、蠡浦(lí sù):今属江西南昌县西南。

11、鹿洞书院:在江西省吉安市南郊,南宋理学大师朱子讲学处。

12、琵琶亭: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郊的白鹿洞书院内。

13、滕王阁:在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

14、中流容与:指在河中央从容地游动。

15、关山:泛指南北边境。

16、琵琶亭: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郊的白鹿洞书院内。

17、乱日:指战乱时。

18、青衫失路:指因战乱而失去官职或前途。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的主人公是宋代的蒋慎斋,他奉命出使到江西去视察地方情况。这首词是作者为他的饯行所作的。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风格清新自然,委婉曲折。

上阕开头两句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一川红藕开”,写江边荷花盛开的景象;“楼船西上浔阳去”,则表明送行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送行人的心境,因为词中主人公是江南人。这两句既是实景,又含蕴着丰富的想象色彩,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之中。接下去两句,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了当年李白的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化用成典,不仅点明了送别之地的景物特点,也表达了送行者对友人的殷切期盼,希望他此行能如愿以偿。

过二句进一步从侧面烘托了友人的才华和学识。“江涵翠榜”,喻指江面碧波万顷,清澈见底;“风吹绛帐”,借指风传诵着贤者的教诲。这两个画面既表现了友人的高尚品德,又暗示了他将来取得的成就。“鹿洞儒生”三句写送别时的场面,也是对友人的一种赞美。“鹿洞”即朱熹讲学的白鹿洞书院,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中心。“江州僚佐”,是说送行的官员都是当地的有才之士。“欢迎湓浦”,湓浦是长江流经九江的一段,这里指送行人员对友人的热情款待,以及他们对他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

下阕转入直接抒情部分。“料匡庐九叠,凝妆染黛,向鹢首,竞萦舞。”这几句是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祝福。“料匡庐九叠”,是说友人定会像庐山那样秀丽壮丽;“凝妆染黛”,比喻友人定会像女人们化妆一样美丽动人;“向鹢(yi 音义)首竞萦舞”,是说他将来一定会像大雁那样排成了队儿翩翩起舞,成为一代英才。“漫说关山金鼓”,是说不必再说什么关山重重,也不必再说什么战争频仍,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奏笳箫、中流容与”,是说在中流划着船悠然自得地游玩。这一句既写出了友人的生活情趣,又暗示了他将来会有所作为,成为一代文宗。“滕王阁在,琵琶亭好,缅然怀古”,这三句是借用唐代两位著名文人滕王和白居易的事迹来表达对他们的期望。“滕王阁在”,是指唐代著名诗人滕王的别墅——滕王阁依然存在;“琵琶亭好”,是指白居易曾在琵琶亭中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缅焉怀古”,是说他们会在这里缅怀先贤,留下千古美名。“乱日才多,兵间士贱,青衫失路。”这两句是说战乱时期才多士少,兵荒马乱之时,士子们只能穿着布衣,失去了做官的机会。“仗先生独挂,一轮冰镜,作斯文主。”最后三句是送别时的临别赠言。“仗先生”,指依靠先生的庇护,不致于受辱;“一轮冰镜”,比喻先生的品格像镜子一样清明公正;“作斯文主”,是说先生将会执掌学术之权,主持教化之职。这几句话既是对友人的勉励和期望,也是对自己责任的表白和担当。

这首词通过送别友人这一特定的情境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祝愿。全词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与高远的人生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