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醒而狂,问何处、再寻荆聂。
但相见、金樽休放,玉箫须擪。
旧事漫夸冠盖里,新愁合付昆明劫。
幸名园、一月共联床,歌声接。
老凤叫,才何捷。
雏凤语,吟都惬。
奈匆匆欲唱,渭城三叠。
归去道场山下路,也应瘦了丹枫叶。
只邮亭、醉尉夜偏多,休轻猎。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诗句,理解其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上下文,把握诗意。本诗是一首词,词人通过描写酒后的醉态,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之情以及内心的无奈和惆怅。“臣醒而狂,问何处、再寻荆聂”,写词人在醉中询问何处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相见、金樽休放,玉箫须擪”,写词人与好友相聚时的情景,他们畅饮高歌,尽情享受友情之乐。“旧事漫夸冠盖里,新愁合付昆明劫”,写词人感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往事只能回忆了。“幸名园、一月共联床,歌声接”,写词人希望与朋友再次相聚,共同度过美好时光。“老凤叫,才何捷。雏凤语,吟都惬。奈匆匆欲唱,渭城三叠”写词人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想要唱歌,却又被催促离开。“归去道场山下路,也应瘦了丹枫叶”,写词人担心离去之后,朋友们的境况也会变得凄苦。“只邮亭、醉尉夜偏多,休轻猎”,写词人担忧自己夜晚醉酒的次数越来越多,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贪杯耽误了正事。
【答案】
《满江红·将发梁溪酒后与吴园次》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因酒醉而向友人发出询问:何处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接着两句写词人在与友人欢聚时畅饮高歌,尽兴地抒发自己的情怀。下片开头三句写词人感叹人生的悲喜无常、世事的变幻莫测。接下来三句写词人对往日欢乐生活的怀念。结尾五句写词人因担心朋友境况凄苦而感到忧愁,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最后一句以反衬手法点明词人的主旨——劝诫朋友要珍惜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词。作者通过描绘与友人饮酒作乐时的欢乐情景,表达对逝去的欢乐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牵挂。
首句“臣醒而狂”表明作者是清醒之人,在醉梦中却有狂傲之态,这种反差更突出了词人的失态。“问何处、再寻荆聂”,词人说,我醒来后不禁感到茫然自失,不知何处能够再找到像当年那样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中的“荆聂”指的是古代楚国的著名人物,这里借指昔日的知己好友。“但相见、金樽休放、玉箫须擪”,词人与好友相聚时,他们纵情饮酒,歌舞弹唱,尽情享乐。“休放”和“须擪”分别表示停止、继续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词人对往昔快乐时光的眷恋和留恋。
过片“旧事漫夸冠盖里,新愁合付昆明劫”。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过去的许多事情都是徒劳无功的虚言,新的忧愁却不得不承受。“冠盖里”代指朝廷或官场,“昆明劫”暗喻国运衰败,百姓遭难。“幸名园、一月共联床,歌声接”,词人与友人相约在美丽的名园中相聚,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月夜,歌声不绝于耳。“歌声接”既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又暗示了他们的欢乐时光即将过去。
过片以后,词人转入到下片。“老凤叫,才何捷”,词人感叹岁月催人老去,连鸟儿都叫唤起来,而自己却没有多少作为。“雏凤语,吟都惬”,词人想象着年幼的凤鸟在鸣叫时所表现出的欢快之情,而自己却不能如愿以偿。“奈匆匆欲唱,渭城三叠”,“奈”字在这里表示无可奈何。“渭城三叠”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用来形容词人内心无法抑制的悲伤情绪。“归去道场山下路,也应瘦了丹枫叶”,词人担忧自己离去之后,朋友们的境况也会变得凄苦。“应”字在这里表示推测之意。《全芳备祖》引《唐才子传》:“白居易尝为张籍赋《春词》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张籍以为非是,乃作《秋雨梧桐叶》云:‘秋雨梧桐叶落时,灯前明月光参差。’白闻之不乐,竟寝疾。”可见,“丹枫”代指张籍。“也应”就是张籍也会变得憔悴消瘦。
过片以后,词人由感伤转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只邮亭、醉尉夜偏多,休轻猎”,意思是说词人只是偶尔在邮亭喝醉酒而已。“醉尉”是指醉酒的官员,词人在这里自嘲地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而已,不应该沉迷于酒精之中。“休轻猎”则是告诫朋友不要因为贪杯耽误了正事。这里的“休”字在这里表示不要。
这首词通篇都洋溢着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词人通过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的惋惜和对现实生活的恐惧。同时,词人也在告诫朋友应该珍惜时光,不要沉溺于酒色之中。整首词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张孝祥的艺术才华和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