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樊楼,缥缈见、彤窗绣柱。
有多少、州桥夜市,汴河游女。
一统京华饶节物,两班文武排箫鼓。
又堕钗、斗起流花风,飘红雨。
西务里,猩唇煮。
南瓦内,鸾笙语。
数新妆炫服,师师举举。
风月不须愁变换,江山到处堪歌舞。
恰西湖、甲第又连天,申王府。
满江红 其八 汴京怀古十首
北宋樊楼,缥缈见、彤窗绣柱。
有多少、州桥夜市,汴河游女。
一统京华饶节物,两班文武排箫鼓。
又堕钗、斗起流花风,飘红雨。
西务里,猩唇煮。
南瓦内,鸾笙语。
数新妆炫服,师师举举。
风月不须愁变换,江山到处堪歌舞。
恰西湖、甲第又连天,申王府。
解析:
- “汴京怀古十首”:这是一首描绘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诗作。诗中回顾了汴京的历史和文化,展现了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
- “北宋樊楼”:樊楼是北宋时期的一座著名建筑,位于汴京的中心地带。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彤窗绣柱的景象,感受到了汴京的繁荣和繁华。
- “州桥夜市”:州桥是汴京城内的一座大桥,每当夜晚时分,这里都会成为热闹的商业区。夜市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常见的一种商业活动形式,人们在这里买卖商品、娱乐消遣。
- “汴河游女”:汴河是一条流经汴京的河流,河边聚集了许多游客和商贩。游女是古代城市中的妓女,她们在河边卖笑取乐,吸引游客驻足。
- “一统京华饶节物”:统一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理想,表示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京华是指古代城市的中心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繁华的商业活动。饶节物意味着这里有很多节日和庆祝活动,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 “两班文武排箫鼓”:两班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制度,分为上大夫和下大夫两个等级。文武是指文职和武职,分别负责朝廷的政务和军事事务。排箫鼓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组合,用于演奏音乐和鼓点。这句话描述了两班文武官员们在一起演奏乐器,庆祝节日的情景。
- “又堕钗、斗起流花风,飘红雨”:堕落是形容头发被风吹散的样子。斗是古代一种容器,通常用来盛放液体或食物。流花风是指风吹动花瓣飞舞的景象,飘红雨则形容花瓣随风飘落,像红色的雨一样。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仙境之中。
- “西务里,猩唇煮”:西务里是汴京城的一个区域,这里有许多美食和小吃摊位。猩唇是一种特殊的烹饪方法,将肉类用红色调料腌制后煮熟食用。这句话描述了在西务里品尝美食的情景,给人一种美味可口的感觉。
- “南瓦内,鸾笙语”:南瓦是汴京城中的一个区域,这里有着华丽的宫殿和精美的建筑。鸾笙是一种古典音乐乐器,通常与宫廷音乐相关联。这句话描绘了在南瓦内欣赏宫廷音乐会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古代音乐的美妙和高雅。
- “风月不须愁变换”:风月是指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优雅的人情世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就可以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 “江山到处堪歌舞”:江山是指国家的山河大地,也是文人墨客常用来表达对祖国壮丽景色赞美的词语。这句话描绘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山水景色,并可以尽情地歌唱和跳舞,享受快乐的时光。
- “恰西湖、甲第又连天”:西湖是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赋诗作画。甲第则是指官宦之家的住宅,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位官员的府邸。这句话描绘了西湖边官宦人家住宅连绵起伏的景象,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
- “申王府”:申王是古代某个王爷的称号,可能是当时某个显赫家族的成员。这里可能是在指这位王爷的府邸。这句话可能是对这位王爷府邸的描述,表达了对其豪华富贵生活的认可和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