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裁梁柱,流黄织画纱。
春风留住六朝花。
愿作红襟双燕,飞去入伊家。
有个人如玉,看来略似他。
重帏初卷绣裙斜。
只少耳边,朱晕一些些。
只少阿侯膝上,小语学呕哑。

【诗句】

文杏裁梁柱,流黄织画纱。

春风留六朝花,愿作红襟双燕,飞去入伊家。

有如玉人,似他略似他。

重帏初卷绣裙斜,只少耳边朱晕些。

只少阿侯膝上,小语学呕哑。

【译文】
用文杏木雕刻的梁柱、黄色丝线编织的窗帘,春天留住了六朝繁华的花。
希望像红衣燕子一样飞翔,飞入他的家门。
她如同美玉般,看起来略胜一筹。
初卷的重帷刚刚拉开,露出绣着花瓣的裙角。
只是缺少耳旁的朱砂点缀。
只有阿侯膝上的小口,模仿着说话的声音,咿咿呀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日闺怨的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日里闺房的景象,通过对“文杏雕梁”、“流黄结绮”等细节描写,展现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温馨的春日景象。然而,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人默默承受着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怨。

诗人首先以“文杏雕梁”、“流黄结绮”等建筑元素为背景,营造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春日闺房景象。这里的“文杏雕梁”指的是精美的木梁,而“流黄结绮”则是指华丽的窗帘。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而富饶的环境,让人感到愉悦和宁静。

尽管环境优美,但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承受着相思的痛苦。诗人通过对“六朝花”、“双燕飞去”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六朝”指的是南朝时期的南京,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只能成为过去的记忆。而“双燕飞去”则寓意着离别的痛苦,燕子飞去的方向就是那个远方的人所在的方向,暗示着他已经离去,无法再回来。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这个女子有着如玉般的脸庞和身材,看起来略胜一筹。这里的“如玉般”形容了她的容貌和气质,给人一种高贵而清纯的感觉。她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带来了一丝神秘和期待。

诗人以“重帏初卷绣裙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个画面:女子初卷重帷,露出了绣着花瓣的裙子。这里的“重帏”指的是厚重的帷帐,而“绣裙斜”则描绘了女子优雅的姿态和轻盈的步伐。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春日里漫步的身影。

尽管这个场景美好,但女子的内心却充满了悲伤和痛苦。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盼,希望有人能够陪伴在她的身边。这种期盼和等待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通过“只少耳边朱晕些”,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渴望。这里的“耳边朱晕”指的是耳朵周围的红色晕染,象征着情人的存在和陪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情人并未出现在这个场景中,这无疑给女子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最后一句“只少阿侯膝上,小语学呕哑”,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和延伸。这里的“阿侯膝上”指的是阿侯(即阿娇)的膝盖上,而“学呕哑”则表示模仿说话的声音。这两句话共同描绘了一个画面:女子在阿侯膝上模仿说话的声音,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与情人进行交流。然而,这样的交流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让女子更加陷入痛苦之中。

这首词通过对春日闺房景象的描绘、女子外貌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选取,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场景。同时,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和情感表达的深入挖掘,也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无奈。这种情感的深度和丰富性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一首优秀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