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过中秋后。
响西风、万梢芦荻,万条杨柳。
惆怅东篱归未得,帝里又将重九。
且趁伴、来开笑口。
检点尊前人如故,只病夫、废了持螯手。
用其一,且持酒。
敝裘缝裂新寒透。
记年时、随鹰逐兔,射飞烹走。
贫到今番无菊看,一醉径烦良友。
算乐事、人生难又。
此会明年知谁健,问登高、还在城南否。
吾老矣,莽回首。

诗句释义:

  1. 蓦过中秋节之后。
  • “蓦”意为突然,“过”表示经历或经过。
  • 中秋后意味着在中秋节之后的某个时间,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1. 西风吹过的芦荻和杨柳。
  • “响”表示声音,“西风”指的是从西方吹来的空气或寒风。
  • “万梢芦荻”和“万条杨柳”形容树木的繁多,展现出秋日的景致。
  1. 惆怅东篱菊花未得归,帝都又逢重阳佳节。
  • “惆怅”表达了作者的失望、忧愁。
  • “东篱”通常指代陶渊明的“东篱菊花”,是古代文人隐逸之地的象征。
  • “帝里”指的是京城,即现在的首都,这里特指北京。
  • “重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1. 暂且陪伴大家笑口常开。
  • “且”表示暂且,暂时的意思。
  • “开笑口”意味着保持愉快的心情,与大家共度欢乐时光。
  1. 检点尊前的酒友依旧,只是病弱之人已无法持螯(一种食物)。
  • “尊前”指宴会上或聚会时的场景。
  • “检点”表示审视、检查。
  • “人如故”意味着朋友依然如旧。
  • “持螯”是一种美食,螃蟹被剥开壳,用蟹钳取肉的一种吃法。
  • “废了”表示因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再做某事。
  1. 穿着破裘,冷风穿透衣服,透到心底。
  • “敝裘”即破旧的皮毛制成的衣服。
  • “缝裂新寒透”描绘了因天气寒冷而衣物破损的情景。
  1. 记得当年随鹰逐兔,射飞烹走的乐趣。
  • “记年时”指的是回忆过去的时光。
  • “随鹰逐兔”形容打猎时的勇敢行为,比喻年轻时的冒险精神和活力。
  • “射飞烹走”则可能是指猎取猎物后,将猎物煮熟享用的场面。
  1. 现在贫困到了连欣赏菊花都无法实现的地步。
  • “贫到今番无菊看”表达了经济困难,连赏花的愿望都无法实现。
  • “一醉径烦良友”意味着在困境中,朋友能提供帮助,让人感到欣慰。
  1. 算算生活中的快乐事情,人生难再遇到。
  • “算乐事”指考虑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
  • “人生难又”表示人生中的快乐时光难以再现。
  1. 这次聚会不知明年还有谁能健康地参与?
  • “明年知谁健”询问明年还有没有人能够保持健康。
  • “问登高”即询问是否有人愿意一起登高赏秋。
  • “还在城南否”则是询问这次聚会是否还能继续在城南举行,隐含着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可能性的探询。

译文:

过了中秋后的西风吹动芦苇与杨柳,心中满是惆怅,我未能如愿以偿回到东篱观赏菊花。京城又迎来了重阳节,但今年我因疾病无法像往年一样品尝美味的蟹宴。暂且陪我一同欢笑,让我们举杯畅饮。虽然我的皮衣破烂不堪,冷风透过它,刺骨地让我感到寒冷。回忆起当年追逐飞鸟的日子,射飞捕走的欢愉。现在贫穷到了连欣赏菊花也无法实现的地步,只能在困境中依赖朋友们的帮助。想想生活中那些快乐的事,真是难得一见。这次聚会不知何时还能继续,不知道明年还有谁能够健健康康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我们是否还能像往年那样,在城南相聚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