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江城北去是谁家,万绿绕筼筜。
看柴门日夕,潮催雁远,烟抱鸥凉。
定有高人倚瑟,秋梦落潇湘。
消受清闲福,诗味茶香。
此境应非尘世,但海声天色,无限苍茫。
问何时添种,八百旧田桑。
任西风、扬帆争险,让柳阴、眠月听渔榔。
真难得、杜陵遭乱,不坏茆堂。

【译文】

江城北面是谁家,绿树环绕着修竹。夕阳下柴门紧闭,潮水催送大雁渐远,烟霭环绕白鸥凉爽。定有高人倚着古琴,秋夜的梦境落入潇湘。享受清闲的幸福,品尝茶香的滋味。这个境界并非尘世,只有海声天色,无限苍茫。

问何时才能种满八百亩桑田,任秋风扬帆争险。让柳阴、眠月听渔榔。真难得、杜陵遭乱,不坏茆堂。

【注释】

指江城北去:泛指江城的北面。

谁家:何处人家。

万绿:形容郁郁葱葱的树木。

看:望见。

柴门日夕:柴门,简陋的门户;日夕,傍晚。

潮催雁远:潮水催动行船飞向远方。

烟抱鸥凉:烟,云气;抱,环绕;凉,清冷。

高人:隐士。

清空:高雅的境界。

诗味茶香:品茗吟咏的情趣。

此境应非尘世:这个境界不是人间所能见到的。

但海声天色:只有海上的声音和天气的颜色。

无限苍茫:无边无际,茫茫然一片。

问何时:问什么时候?

添种:增种。

西风:秋风。

扬帆:扬帆出海。

争险:争着冒险。

柳阴:柳树成荫。

眠月听渔榔:在月光下安眠,听渔船的榔声。

真难得:真是不容易啊。

杜陵:指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故里。

【赏析】

《八声甘州·徐勤庄淞南老屋图》,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冬。此词上片写景,描写了淞南老屋周围的自然风景及渔民的活动;下片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渔人生活的羡慕,以及渴望过清静生活的愿望。

“指江城北去,谁家?”起笔点明词题中的“淞南”二字,说明词人居住的地方在江南水乡,而其居所又在江城之北。词人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翠绿的竹林中,一堵柴门紧紧关闭。每当夕阳西下时分,潮水涌来,催得南归的大雁渐渐远离,远处的烟雾弥漫着,轻风吹来,凉爽宜人。”这两句写出了淞南老屋周围环境的美丽与宁静。

“定有高人倚瑟”,这一句写出了隐居在淞南老屋的人的生活状态。他们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秋梦落潇湘。”这一句表明隐居的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在秋天的时候,常常做着关于潇湘地区的梦,那种梦幻般的感觉让他们感到十分惬意。“消受清闲福,诗味茶香。”这两句表达了他们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满足。他们享受着清闲的生活,品味着诗的味道,感受着品茗的乐趣。

“此境应非尘世,但海声天色,无限苍茫。”这几句表达了他们对这种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们认为这种生活并不是尘世所能拥有的,它只有大海的声音和天空的颜色,充满了无尽的苍茫感。他们欣赏这样的美景,也渴望能够像他们一样生活。

“问何时添种,八百旧田桑?”这两句表达了他们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他们想要知道何时才能再添种八百亩的桑田,想要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他们渴望能够像他们一样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任西风、扬帆争险,让柳阴、眠月听渔榔。”“任”字表现出一种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态度。他们任由秋风扬起帆船去冒险,任由柳树成荫、明月高悬的时候去聆听渔船的声音。这种态度让人感到十分舒服,也让人感到很惬意。

“真难得、杜陵遭乱,不坏茆堂。”最后两句表达了他们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珍惜。他们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生活,因为杜陵遭受战乱,但他们的茅草屋子却完好无损。他们珍惜这种生活,也期待能够过上这样美好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