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中流,来寻旧梦,山痕略有烟遮。
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
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
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

【注】西湖:指杭州西湖。

拨棹中流,来寻旧梦,山痕略有烟遮 (拨棹:划船。中流:湖中央。)

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 (杨花:柳絮。)

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 (到青时:等到春天。)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 (啼莺:黄莺。)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 (双鬟:女子的发髻用两股簪子固定着,形如两鬓,所以称双鬟。)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 (愁侬:我。)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 (听歌:听音乐。豪兴:豪迈的兴致。差:满足。)

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 (趁:趁着。城阴:城边的云气。)。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日归思之作,抒发了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

上阕“拨棹中流,来寻旧梦,山痕略有烟遮”,点出诗人乘船在湖中寻觅旧地,但见山峦隐没于迷蒙薄雾之中,似有似无,隐隐约约,勾起了诗人的追忆。

下阕“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是说细雨濛濛,长堤之上,三年未曾踏足,而那飘飞的杨花也似乎在诉说着离别之苦:“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是说微风轻拂着树枝,杨花随风飘转,而此时自己却身处天涯,不知何处是归宿。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是说归家后,恐怕听到的是黄莺的鸣叫,而不是曾经熟悉的鸟鸣声。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是说那个穿着飘逸的女子坐在邻船的后面,她那婀娜的身影和弹琵琶的声音让诗人想起了往昔,勾起了他对过去的回忆。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诗人感叹道,知道吗?我是多么地忧愁啊,因为已经年复一年地厌倦了离别的痛苦。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诗人说,我要喝个大醉,没有谁来劝阻,那就听吧!听着音乐,我的豪情壮志也随之消散了。

最后两句“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是说暂且回船上吧,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趁着太阳还没落山之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