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珠江,是当日、谢家棋墅。
兰干外,灯船月丽,悠扬箫鼓。
绣幔翠围鸳梦夜,雕廊绿暗蝉声午。
忆角巾,腰笛惯登临,车茵吐。
红羊劫,成焦土。
青衫泪,空秋雨。
纵楼台仍旧,怆怀谁语。
雁序况伤云畔影,燕巢休问堂前主。
笑蓬莱、清浅已三番,从头数。

【注释】:

咫尺:距离很近。谢家棋墅:指唐代诗人谢灵运的别墅,位于浙江上虞市东南25千米处,有“谢家青山”之称。兰干:即木兰,用木兰比喻花,这里泛指花。灯船:彩绘的花船。月丽:月光明净。悠悠箫鼓:悠扬的箫声和鼓声。绣幔:装饰华丽的帷帐。翠围:绿色的环绕。鸳梦夜:鸳鸯梦醒之夜。雕廊:雕花的走廊。绿暗:绿色暗淡。蝉声午:午后蝉鸣声。角巾:古代隐士戴的一种头巾,此处指隐士。车茵:车轮下的垫子,泛指车驾。吐:吐气,吹奏乐器时口部的动作。红羊劫:指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成焦土:化为灰烬。青衫泪,空秋雨:形容悲苦的心情像秋天的雨水一样流淌不止。纵楼台:即使楼台依旧存在。怆怀谁语:心中充满悲伤,无人可以诉说。雁序:大雁飞行时排列有序。况伤:何况伤心。云畔影:指雁群飞过天空的景象。燕巢休问堂前主:燕巢筑在人家门前,与主人无关系。清浅:清澈而浅薄。三番:三次。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怀之作。词人通过回忆昔日的美好时光,抒发了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怀念和对现实的深沉哀痛。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咫尺珠江,是当日、谢家棋墅”,开篇即点题,表达了自己对珠江之隔处的谢家棋墅的思念之情。谢家棋墅是指唐代诗人谢灵运的别墅,位于浙江上虞市东南25千米处。词人在这里回忆起当年与友人共赏明月、品茗谈笑的情景,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时代。

第二句“兰干外,灯船月丽,悠扬箫鼓”,描绘了一幅热闹而美丽的画面:花木丛生的庭院外,彩绘的花船摇曳生姿,月光皎洁明亮。悠扬的箫鼓声回荡在庭院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第三句“绣幔翠围鸳梦夜,雕廊绿暗蝉声午”,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庭院景象。绣幔翠围象征着华丽而精致的环境,鸳鸯梦醒之夜则暗示着别离之情。雕花的走廊中绿意盎然,午后蝉鸣声声入耳。这些描绘都体现了词人对那个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

第四句“忆角巾,腰笛惯登临,车茵吐”,词人回忆起过去常常手持折扇、身佩折角巾,一边吹奏笛子一边登临高楼的情景。车茵指的是车轮下的垫子,泛指车子。这一部分描绘了词人过去的高雅生活,同时也透露出他对那个时期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第五句“红羊劫,成焦土。青衫泪,空秋雨”,词人感叹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沧桑。红羊劫代指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成焦土则意味着那场动乱使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青衫泪、空秋雨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痛和失落之情,如同秋风中的泪水一般无法抑制。

第六句“纵楼台仍旧,怆怀谁语”,词人虽然看到了楼台依然存在,却感到心中充满了悲伤,不知向谁倾诉。这一句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之感。

第七句“雁序况伤云畔影,燕巢休问堂前主”,词人感叹大雁飞翔时排成有序的队伍,却难以避免受到伤害;燕子筑巢于他人屋檐下却不关心主人的命运。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慨。

第八句“笑蓬莱、清浅已三番,从头数”,词人以轻松的语气表达了对于曾经美好的记忆的回忆和回味。他回想起曾经多次游览蓬莱仙境的经历,从心底里感谢那段美好的时光。

整首词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抒发了词人对现实的痛苦和无奈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