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乱剪,洒上元时节。
带雨春灯欢乍歇。
洗辛盘初试,青韭黄柑,前上寿、又早春王正月。
感君传尺素,细写红笺,持向高堂二人说。
但少雪儿歌,调比霓裳,不羡词坛豪杰。
问才子、东原几时来,好共看楼头,早梅残雪。
【注释】
①宗定九:作者的朋友。家大人寿:指宗家有福寿。依韵赋谢:依韵,按照诗体押韵;赋谢,作诗歌以感谢。
②元时节:元月时节,即农历正月。
③春灯欢乍歇:春天的灯光刚刚点亮又熄灭。
④辛盘:古代祭祀用的瓜果食品。初试:试尝。
⑤青韭黄柑:青色的韭菜和黄色的柑子,泛指时令蔬果。前上寿、又早春王正月:前一句意为在新春佳节之时,上寿老人(宗家长辈或主客)又来祝寿;又,又,再;王正月,指正月初一,也作“王辰”。
⑥感君传尺素:感谢友人寄来书信。尺素,一尺长的布帛,比喻书信。细写红笺:详细地写在红色的信笺上。
⑦高堂二人说:高堂,指宗家主母及两位年长者。两人是宗家的长辈。说,告诉。
⑧少雪儿歌:少,很少;雪儿歌,《白雪歌》,相传为周代的民间歌曲,后被选入乐府。调比霓裳:比,比较;霓裳,传说中神仙所穿的衣服,这里指《霓裳羽衣曲》。调比,指歌词的音调与《霓裳羽衣曲》相似。不羡词坛豪杰:不羡慕那些才子佳人,意即不追求文坛上的名声。
⑨问才子、东原几时来:东原,指江西南昌,作者家乡。才子,才华出众的人。
⑩好共看楼头:好,希望;共,一同;看,观看;楼头,指高楼之巅。早梅残雪:早梅,梅花中最耐寒的一种,开得早。残雪,指梅花盛开时节的雪。
【赏析】
此词作于元代至正元年(1341),是一首答谢词。作者宗定九为朋友宗家大人寿辰,作此词酬赠。
词题下小字云:“依韵赋谢”,表明这首词是依《水调歌头》的格律写成的。词人运用了“换头”的形式,将两首不同的词句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词牌名,这是词人在创作时所采用的一种技巧。
起句“冰花乱剪,洒上元时节”。“冰花”二字用典,出自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冻花》,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长安城(今西安)曾出现过一种罕见的奇景,人们看到树上、地上都结满了冰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两句意思是说,雪花纷飞,把整个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好似铺上了一层洁白的霜花。“带雨春灯欢乍歇”,“带雨”二字化用杜甫《腊日》诗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还来。”“春灯”,即春节燃放的彩灯;“欢乍歇”,春节过后元宵节来临,欢乐暂时结束,意味着节日的结束。“洗辛盘初试”,“辛盘”,指新粮,这里泛指新年的食物;“初试”,初尝;“洗”、“试”二字连用,表示过年后的新鲜感和新鲜事物初尝的喜悦。“青韭黄柑”,指春天应时的蔬菜和水果。“前上寿、又早春王正月”,前一句意为新春佳节之时,上寿老人又来祝寿;又,又;王正月,指正月初一。“感君传尺素”,感,感激;尺素信,古人称书写所用的绢帛为尺素,故称书信为尺素;细写红笺,详细地写在红色信笺上;持向高堂二人说,持信向家中两位长辈说明。
下片由写景转向抒情,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但少雪儿歌,调比霓裳”,“少”,很少之意;“雪儿歌”,即《白雪歌》,相传为周代的民间歌曲;“调比霓裳”,《霓裳羽衣曲》,相传为神仙所穿的衣服,这里指歌词的音调与《霓裳羽衣曲》相似。“不羡词坛豪杰”,“词坛”,指文学界;“豪杰”,指有才华的人;“不羡”,不羡慕;“豪杰”,指才子佳人,意即不追求文坛上的名声。“问才子、东原几时来”,东原,指江西南昌。“才子”,才能出众的人;“东原”,作者家乡;“几时来”,何时到来?
最后二句“好共看楼头,早梅残雪”。“好”,希望之意;“共”,同;“早梅”,指早开的梅花;“残雪”,指晚春的雪。“楼头”,指高楼之巅。这两句是说自己多么希望能与好友一起登上高楼欣赏那盛开在寒冬之中的梅花。
全词通过对友人的答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情感真挚自然,意境清幽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