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床听夜雨,佳约是当年。
放旷随缘去,闲心不习禅。
倚蒲趺足坐,拥衲盖头眠。
今识君归处,斋馀有涧泉。

【注释】

①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

②二首:这里指诗人与一位僧人的赠答诗,共两首。

③对床:指同榻而卧,即僧俗交好之意。

④放旷:指任情自在。

⑤习禅:指打坐参禅,是佛教修行的方法。

⑥蒲团、衲(nà)衣:都是僧尼所穿的法衣。

⑦今识君归处:意谓今日方知你归隐之所。

⑧斋馀:斋饭后剩下的食物。涧泉:小溪流水。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诗人在焦山与一位僧人相交往。这首诗是第二首,写与僧人的友谊。

开头两句“对床听夜雨,佳约是当年”,点明二人相交之由,是当年曾约定过要在一起听夜雨。这两句诗既表明了两人之间的友情深厚,也暗示了诗人与这位僧人有共同的情趣和志向,因而才结为知交。

第三句“放旷随缘去,闲心不习禅”,说明两人交往的方式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刻意追求什么,不刻意打坐参禅。这种交友方式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

第四句“倚蒲趺足坐,拥衲盖头眠”,进一步描绘了与僧人相处时的情景。他们一起倚靠在蒲团上坐下,一起把袈裟盖在头上睡觉。这种生活状态,反映了他们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两句“今识君归处,斋馀有涧泉”,表达了对僧人归隐之地的赞美。他如今已经找到了归隐之所,那里的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更有清泉石上流,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与僧人交往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