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根化就初无力,温风便闻凄调。
藕叶侵塘,槐花糁径,吟得井梧秋到。
一枝潜抱。
任吹过邻墙,余音犹袅。
蓦地惊飞,金梭为避栗留小。
长堤翠阴十里,冠緌都不见,只唤遮了。
断柳亭边,空山雨后,愁里几番斜照。
昏黄暂悄。
让吊月啼蛄,号寒迷鸟。
饮露方残,晓凉嘶恁早。
【注释】
齐天乐:词牌名。
芩(qiān)根:一种草,即黄芩。
化就:生长而成。
初无力:刚开始没有力量。
“温风便闻”三句:指秋天的凉风吹动,使人感到凄凉。
藕叶侵塘,槐花糁径(sǎn):荷叶长满池塘,槐树的花落在小路上。
潜抱:暗暗地抱着。
邻墙:靠近邻家的墙。
蓦地(mò dì):突然。
栗留:像栗子那样的小虫。
冠緌(wéi rú):鸟头上的装饰物,这里指蝉。
长堤:长长的堤坝。
翠阴:绿荫。
冠緌都不见:连冠和尾羽都看不见了。
只唤遮了:只把长堤挡住。
断柳亭:地名。在杭州,有著名的断桥残雪景致。
空山雨后:雨后的空旷山野。
昏黄:黄昏时的天空颜色。
吊月、啼蛄、号寒迷鸟:形容天气寒冷。
饮露:喝露水。
方残:才喝完。
【译文】:
黄芩草刚生出来时没多少力量,一阵秋风吹来它就感到凄清的鸣叫。
荷花叶子覆盖了池塘,槐花飘落到小路上,我吟咏着井边的梧桐叶也到了秋天。
它暗暗地抱住一枝树枝,任凭秋风吹过邻家的墙边,余音袅袅不绝。
忽然被惊起,小虫子为了躲避栗壳而飞走。
十里长堤上郁郁葱葱的树木,连蝉的鸣声也看不见,只有蝉鸣声在挡着。
断桥残雪的景色,空山雨后的斜阳映照下,愁绪中几次看到这身影。
黄昏时候天空渐渐暗淡下来,让月亮在草丛中鸣叫着,让夜幕中的蟋蟀和迷鸟都停止了啼叫。
饮露才喝到一半就早早地结束了,清晨的凉气在嘶哑的鸣叫声中传来。
【赏析】:
《齐天乐·蝉》是宋代文学家姜夔的一首词。全词通过描写蝉的生命周期和鸣叫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蝉的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