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孤灯,帘乍卷、闲愁似织。
曾记得、琴台高处,玉人双立。
劈窠大书山蚀翠,拍天远水湖浮墨。
没来由、挥手访扶余,豪游歇。
三五夜,婵娟泣。
千万里,音书绝。
叹壮怀如许,未修霜翮。
厓海喑呜帝子恨,河山拉杂将军迹。
倘他年、携手向中原,凭君说。
【译文】
风雨之中,孤灯独照,帘子忽然被拉开,闲愁就像丝线一样。
记得那时在琴台上,你我二人并肩站立,犹如天上的玉人般美丽。
那巨大的书山侵蚀了翠绿的景色,湖面上的水波拍打着天空。
没有来由地挥手告别了扶余城,豪情壮志也暂时停歇了。
到了中秋之夜,月亮明亮而圆,她似乎在哭泣。
我们相隔千万里,音讯断绝。
壮志难酬啊!我感叹自己的壮怀。
朝廷失声痛哭帝子的恨事,河山破碎,将军们的身影拉杂不堪。
希望他年能携手回到中原,让我向你倾诉衷肠。
【赏析】
此词以《满江红》调写羁旅之愁,上片写景抒情,下片抒怀咏史,感慨时事,寄寓怀抱。全词意境苍凉沉郁,慷慨激越。
上片起首两句“风雨孤灯,帘乍卷、闲愁似织”。词人身处异乡,面对风风雨雨的夜晚和孤独的灯火,不禁感到寂寞凄凉。“曾记得、琴台高处,玉人双立。”回忆起昔日与友人一起欣赏美景的情景,两人并肩而立,如同天上的玉人般美丽动人。这两句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劈窠大书山蚀翠,拍天远水湖浮墨。”词人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景色,山石被劈开的洞穴中流出清澈的水,湖水拍打着天空,仿佛是一幅泼墨山水画。这里的“劈窠”和“拍天”分别形容了水石和湖水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大书”、“远水”、“湖浮”等词语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韵味。
词人的心境并未因此得到舒缓,反而更加沉重。“没来由、挥手访扶余,豪游歇。”这里,词人用“没来由”来形容自己为何会突然挥手告别扶余这个地方,可能是受到某种情感驱动或者某种原因的驱使。“豪游歇”则表达了词人豪放不羁的生活方式已经暂停,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
“三五夜、婵娟泣。”词人通过想象,将月夜中的嫦娥赋予了人的情感,她仿佛在流泪。这一描写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充满了悲愤情绪。
紧接着,“千万里、音书绝。”词人表示距离遥远,无法听到朋友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这种距离感和隔阂感使得词人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
“叹壮怀如许,未修霜翮。”这里,词人感叹自己的壮志未能实现,无法像鸟儿一样高飞翱翔。这种无奈和遗憾使得词人更加感到失落和沮丧。
结尾处,“厓海喑呜帝子恨,河山拉杂将军迹。”词人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提到厓海(即崖州,今海南岛)这片土地曾经是帝王的伤心之地,如今却沦为边关将领的征战之地。这种对比使得词人更加感到国家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倘他年、携手向中原,凭君说。”最后,词人表示在未来某个时刻,希望能够再次与朋友共同走向中原大地,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这里的“他年”指的是未来,表明词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携手向中原”则表达了词人想要与朋友共同奋斗的决心;“凭君说”则是词人希望得到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这首词以《满江红》调写羁旅之愁,上片写景抒情,下片抒怀咏史,感慨时事,寄寓怀抱。全词意境苍凉沉郁,慷慨激越。通过对风雨之夜、琴台往事的回忆,以及对山河破碎、国家衰败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典故引用,使得整首词更加丰富多彩、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