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尘初洗,又画楼箫鼓。
斜月一帘人四座。
正英雄几辈,潦倒新亭,漫赢得、泪滴酒肠厮和。
一腔亡国恨,才撇吴宫,又向尊前夜深诉。
花影绕红牙,碎竹低丝,强团作、人间白纻。
看一片、离情上楼来,抚心字栏杆,依依凝伫。

【注释】

征尘:指征战的尘土。又画楼箫鼓:又见画楼箫鼓。又,表示反复。

斜月:指月亮已偏西。一帘:指门帘或帷幔。人四座:指酒宴上座中的人都在。

才:只。几辈:几代。新亭:三国时建业(今南京)的地名,因王导曾居此,故称。潦倒:失意,不得志。厮和:相互劝慰,共饮。

一腔:一片。亡国恨:指国家被敌人侵占的痛苦。吴宫:指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

又向尊前:又到酒杯前面。夜深:指深夜。

白纻:白色丝织品,这里指歌舞用的细绢。

看:瞧。

依依:形容留恋不舍的样子。凝伫:凝视、深思的样子。

【赏析】

《洞仙歌·一厂招饮,即席赋谢,并呈同座诸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当时稼轩罢职闲居带湖,与友人聚饮,抒发壮志难酬之悲慨。全词以“泪滴酒肠”起,写酒筵之上慷慨抒怀,情真意切。下阕则以“人间自怜”收束,写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

上片由酒席上的豪饮,进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遭遇。开头一句“征尘初洗”,写词人刚从战地归来,一身征尘还未洗干净,就来到酒筵上开怀畅饮。接着写饮酒之时,又是画楼高奏箫管笙簧之声,一派繁华景象。然而词人却无心欣赏,因为他想到的是英雄辈出的南唐灭亡了,而自己如今又漂泊他乡,像屈原一样遭贬谪。“正英雄几辈,潦倒新亭,漫赢得,泪滴酒肠厮和。”这一句是说:在这英雄人物几经更迭的年代里,我竟成了新亭会的主角,无端落得个流泪沾襟,只能借酒浇愁。

过片“一腔亡国恨,才撇吴宫,又向尊前夜深诉”。意思是:一腔亡国之恨,刚刚从吴宫离开,又到酒筵前面来,深夜里诉说心中的悲愤。这里运用了典故。《晋书·谢安传》:“谢太傅问主簿王羲之:‘卿任心如何?’答曰:‘非复今日,当自有进地。’”这里用王羲之的话表明自己虽然受到排挤,但是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花影绕红牙,碎竹低丝,强团作、人间白纻。”这一句写筵席上的热闹气氛。筵席上花影摇曳,围绕着红色的牙雕;竹器也随着乐声的摆动,低低地摆动着;人们又把白纻丝织品拼凑起来,尽情歌舞歌唱。这些描写既衬托出词人的欢乐心情,也烘托出筵席上的豪华场面。

下片写词人对当前处境的不满。“看一片、离情上楼来,抚心字栏杆,依依凝伫。”意思是说:看那离愁别情如一片云彩,飘然上来了,我只好抚着心口栏杆凝思徘徊。这里运用了典物象征手法。《世说新语·言语篇》记载:“谢安石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于时寒雪中,安期兄据炉而歌,其歌词曰:‘……’”这里的“梅花曲”就是咏梅词。这两句词是说:面对着这一幅离情萦绕的图画,词人不由得抚心自问: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于是词人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反映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现实。全词情感起伏跌宕,结构紧凑严密,语言明快流畅,音韵和谐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