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好,举国正狂欢。
喜见银河方净洗,谁云玉宇尚高寒。
另眼一相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望江南”是词牌名,这里指代词的内容;“中秋好,举国正狂欢”,写节日的欢乐场面;“喜见银河方净洗,谁云玉宇尚高寒”,说看到天空中的银河刚刚洗尽了浮尘,谁说天上的宫殿还在寒冷中?这是反语。
参考译文:
中秋节这天,举国上下正在狂欢。
我高兴地看到夜空中银河刚刚洗去了浮尘,谁说天上的宫殿还在寒冷中?
【赏析】
本词为节序词,以“望江南”起调,点明词旨,即写对中秋佳节的向往之情和节日的欢快场景。首句“中秋好”三字,点出题目,也总括了全篇。以下四句写景抒情,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举国正狂欢”一句,概括了当时欢度中秋的景象。“喜见”二字,表达了词人对这一景象的喜爱。接着又用一“谁云”反诘,突出了作者对这一景象的感受。“玉宇”一词,历来多用来比喻帝王的宫室,此处用它来泛指天宫,意谓人们所见到的玉宇,其实还是寒冷、阴暗的。这一句,既是对上文“谁云玉宇尚高寒”一句的进一步发挥,又是下文“喜见银河方净洗”一句的前奏。“另眼一相看”三字,表明作者对天宫的看法有了变化。从“喜见”二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天宫已不再是寒冷、阴暗的了。最后一句“银河方净洗”,既写出了节日的气氛,又照应了“喜见”二字。
这首词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词人抓住“喜见”、“谁云”等关键字眼,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上——“谁云玉宇尚高寒?”这个问题,不仅引出了后面的句子,还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喜见”二字,表明词人对天宫的看法有了变化,而这种观点的转变,正是由于“喜见”的结果。“谁云玉宇尚高寒”一句,是对上文的反诘。“玉宇”一词历来多用来比喻帝王的宫室,此处用它来泛指天宫,意谓人们所见到的玉宇,其实还是寒冷、阴暗的。“高寒”二字,更是强调了天宫的寒冷,这与“喜见”“银河方净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谁云玉宇尚高寒”一句,实际上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而这个总结,也正是对下文的铺垫。“喜见银河方净洗”一句,既写出了节日的气氛,又照应了“喜见”二字。
本词采用反诘手法,将“喜见”与“高寒”对比,从而得出“喜见银河方净洗”的结论。这样写,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