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声频,霜华坠。
悄过画屏愁倚。
梧桐滴画虬壶水。
添枕函清泪。
初松髻,方成寐。
谁把梦儿惊起。
芭蕉送雨,到暗灯窗里。
注释:更夫的报时声急促,红窗中传来了雁鸣。
雁鸣的声音不断,霜花纷纷从窗户里落下。
悄然走过画屏,愁思萦绕在心头倚靠着窗边。
梧桐叶滴着像虬龙一样的水珠。
枕头上铺满了清泪,添上了枕函里的清泪。
初生的发髻,刚刚成寐,谁把梦境惊醒了呢?
芭蕉叶送来了雨水,到了黑暗的灯窗里。
赏析:此词是一首咏雨夜闺怨词。全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女主人公在寂静深夜听漏、看雨的情景,表达了她孤独寂寞的心情。
首句“更漏促”点明时间已是深夜,更鼓声声催促报时已到。第二句“雁声频”,点出报时声和雁鸣声交织在一起,更显静夜之幽深。第三句“霜华坠”,描绘了秋霜凝结的景象,也暗示了夜深人静的寂寥。
第四句“悄过画屏愁倚”。画屏被悄悄推开,她独自倚靠在窗前,凝望着窗外的景色,似乎在期待着什么。这一句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孤寂和期盼。
第五句“梧桐滴画虬壶水”,描绘了她看到窗外的梧桐树在滴水,而壶中的酒也被水滴落。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同时也隐喻了她的心事重重。
第六句“添枕函清泪”,描绘了她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景,泪水已经洒在枕函之中。这一句表达了她的悲伤与无奈。
第七句“初松髻,方成寐”,描绘了她刚整理好发髻准备入睡的情景。然而,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这一句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无助。
第八句“谁把梦儿惊起”,描绘了她突然惊醒的情景。她原本以为可以安然入睡,却没想到被梦中的人或事所惊吓,导致她从睡梦中醒来。这一句表达了她的惊讶和不安。
第九句“芭蕉送雨,到暗灯窗里”,描绘了她看到窗外芭蕉叶上滴下的雨滴,正好打在窗户上的蜡烛上,发出微弱的光芒。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安静又凄凉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