匼匝湖山锦绣窠,血风杀气入偏多。
梦儿亭里屯戈甲,教妓楼前掣骆驼。
粉蝶作灰犹似舞,黄莺避弹不成歌。
嘶风渡马中流饮,顾影趑趄怕绿波。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共六对偶句。“匼匝湖山锦绣窠,血风杀气入偏多”两句,写西湖景色美丽而充满杀气。“梦儿亭里屯戈甲,教妓楼前掣骆驼”两句,写西湖美景与血腥场面的鲜明对比。“粉蝶作灰犹似舞,黄莺避弹不成歌”两句,以花、鸟喻人,写西湖美景被破坏后,人们生活更加凄惨,无法正常歌唱。“嘶风渡马中流饮,顾影趑趄怕绿波”两句,写作者在西湖游玩时,心情非常复杂。
【答案】
译文:
西湖周围风景如画,但这里却弥漫着血腥气息。
梦中还在梦里,西湖的亭子里驻满了士兵和战马;西湖边,教坊的歌女们拉着骆驼载歌载舞。
花蝴蝶化为灰烬,仍在空中翩翩起舞;黄莺受到惊吓,不敢歌唱。
骑马过西湖,看到湖面上的绿波浪,不禁犹豫不前。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游览杭州西湖时所写。诗人从杭州西郊到孤山一带游览了一天,然后乘船回到岳庙。他站在湖边观赏了西湖风光之后,又乘船来到西湖的南面,即孤山西麓的北高峰下,观看那里的景色。诗人用“匼匝”一词,描绘出西湖的全景,突出了湖光山色之美。但是,这美好的景色,在这一片血雨腥风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凄凉。诗人用“血风杀气入偏多”来描写这种气氛,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诗人首先写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他登上孤山,眺望湖上,只见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令人陶醉。但是,当诗人再往下看时,眼前的景象便完全变了。“梦儿亭里屯戈甲,教妓楼前掣骆驼”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这种景象。在这里,诗人用“梦儿亭”、“戈甲”、“骆驼”等词,巧妙地将战争与游乐结合在一起,从而把西湖的优美景色写得更加生动感人。接着,诗人又通过“粉蝶作灰犹似舞,黄莺避弹不成歌”两联,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景色。“粉蝶作灰犹似舞”,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花蝴蝶变成了灰土,但它们仍然像在跳舞一样。“黄莺避弹不成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黄莺受到惊吓,不敢唱歌。这些诗句都生动地描绘出了西湖优美的景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西湖那如画般的美景。
正当诗人陶醉于西湖的美景时,他又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这时,他看见有人在湖上放马驰骋,还听到马叫声。诗人心中一惊,连忙回头望去,只见湖水荡漾,湖上的绿波浪使他感到害怕。这几句诗,不仅写出了西湖美景被破坏后的凄惨情景,而且使人感到诗人心情沉重、忧虑重重。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写道:“嘶风渡马中流饮,顾影趑趑怕绿波。”意思是说,我骑着马渡过湖面,看着自己的影子在水中摇曳不定,心中不禁感到害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西湖美景的同时,又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和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