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刀掷地。锈血模糊成恨字。
借问谁仇。掌大河山不掩羞。
眼光如电。不见英雄尘土面。
却向吴门。泪洒西风古侠魂。

减字木兰花 漫兴(壬午)

  • 诗句:
    钢刀掷地。锈血模糊成恨字。
    借问谁仇。掌大河山不掩羞。
    眼光如电。不见英雄尘土面。
    却向吴门。泪洒西风古侠魂。

  • 译文:
    钢刀落地,锈迹斑斑,仿佛是愤怒的印记。
    请问是谁给我造成了这样的仇恨?我守护着广阔的河山,却不能遮掩我的羞愧。
    目光如同闪电,却没有看见那些英雄的尘土满面。
    如今我却来到吴门,泪水洒满了西风中的古侠魂。

  • 注释:

  • 钢刀掷地:比喻自己手中的武器(这里可能是指政治或军事工具),象征着力量和决心。

  • 锈血模糊成恨字:形容战争的残酷,战场上的血迹和伤痕都变得模糊不清,只有“恨”字依然清晰可见。

  • 借问谁仇:询问是谁给自己带来了仇恨。这里的“谁”指的是引起仇恨的原因或对象,可能是政治对手、敌人或者是社会不公等。

  • 掌大河山不掩羞:表示尽管拥有庞大的国土,但仍然不能掩盖自己的羞耻。这里的“耻”指的是内心的痛苦、屈辱或者是社会的不公正。

  • 眼光如电:比喻目光锐利,洞察一切。

  • 不见英雄尘土面:意思是说英雄们的脸上沾满了尘埃,无法看到他们原本英俊的面孔。这表达了对英雄们的同情和惋惜,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但却无法避免战争的残酷。

  • 却向吴门:指诗人最终来到了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是古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也是诗人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的地方。

  • 泪洒西风古侠魂:诗人在吴门流泪,是因为思念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的英雄们,他们的侠义精神和忠诚品质令人敬佩。

  •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们的无奈。诗人以钢刀掷地、锈血模糊成恨字开篇,寓意着战争带来的创伤和痛苦。随后,诗人借问谁仇,掌大河山不掩羞,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与不满。接着,眼光如电,不见英雄尘土面,描绘出英雄们为国捐躯,却无法避免战争之痛的悲壮景象。最后,却向吴门泪洒西风古侠魂,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浓厚的人文关怀,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