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开。
又上西水向崧台。
想像当年,羽幢东驻,作蓬莱。
宫槐。
接天街。
纷纷银烛早朝催。
无端白面年少,出师书奏意酸哀。
五岭天险,无人分戌,控弦一夕潜来。
为萧蔷变起。
钩党相角,朝士惊骀。
龙舸夜动喧豗。
三两扈从,报国少涓埃。
三宫苦、筑阳漂泊,桂角摧颓。
正衔枚,爨僰一路迟回。
六诏喜仗雄才。
晋王再造,惠国重兴,稍作屯难云雷。
又苦遭凶逆,为雠羽翼,作祸胚胎。
四引楼兰铁骑,度金沙、血战磨盘开。
寄命缅甸凄凉,六军愧裂,鱼服辞填海。
念龙饥、谁与文君块。
空呕血、诸葛时乖。
又命屯、玉步难恢。
恨凶渠。
逼胁上云堆。
自重华逝,苍梧痛哭,血泪成灰。

《戚氏·端州感旧》

片帆开。又上西水向崧台。想像当年,羽幢东驻,作蓬莱。宫槐。接天街。纷纷银烛早朝催。无端白面年少,出师书奏意酸哀。五岭天险,无人分戍,控弦一夕潜来。为萧蔷变起。钩党相角,朝士惊骀。龙舸夜动喧豗。三两扈从,报国少涓埃。三宫苦、筑阳漂泊,桂角摧颓。正衔枚,爨僰一路迟回。六诏喜仗雄才。晋王再造,惠国重兴,稍作屯难云雷。又苦遭凶逆,为雠羽翼,作祸胚胎。四引楼兰铁骑,度金沙、血战磨盘开。寄命缅甸凄凉,六军愧裂,鱼服辞填海。念龙饥、谁与文君块。空呕血、诸葛时乖。又命屯、玉步难恢。恨凶渠。逼胁上云堆。自重华逝,苍梧痛哭,血泪成灰。

翻译:

  1. 片帆开:形容船只的帆渐渐张开。
  2. 又上西水向崧台:形容船只驶向遥远的西方,可能是为了前往某个重要的地方。
  3. 想像当年…作蓬莱:想象过去的美好时光,可能回忆起过去的繁荣或辉煌。
  4. 宫槐…银烛早朝催:描绘宫殿中的树木和早早到来的朝堂,暗示着紧张的政治气氛。
  5. 无端白面年少…意酸哀:描述年轻的将领因战事而心酸和哀伤,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同情。
  6. 五岭天险…控弦一夕潜来:强调了五岭的天险使得敌人难以迅速到达,但仍然能够暗中发起攻击。
  7. 为萧蔷变起:指某种突发的变乱或事件。
  8. 钩党相角:形容朝中大臣之间的相互攻击和竞争。
  9. 龙舸夜动喧豗:形容夜晚的战斗非常喧闹。
  10. 三两扈从,报国少涓埃:表示只有少数人跟随,他们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微小。
  11. 三宫苦、筑阳漂泊,桂角摧颓:描述了皇宫的不幸遭遇,象征国家的动荡不安和衰败。
  12. 正衔枚…血泪成灰:形容在战斗中的艰苦和牺牲,甚至牺牲到了血泪俱下的地步。

注释:

  • 片帆开:帆船开始张开帆。
  • 又上西水向崧台:再次航行向西的水路,目标是崧台,一个可能的战略要地。
  • 想像当年…作蓬莱: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可能是在一个充满祥和与繁荣的地方。
  • 宫槐…银烛早朝催:描绘宫廷内的氛围,宫槐指的是皇宫中的古树,而银烛则是早晨点蜡烛照明。
  • 无端白面年少…意酸哀:描述年轻将领因国家危难而感到悲伤和痛苦。
  • 五岭天险…控弦一夕潜来:五岭是山区,地势险要,敌军可能在夜间悄然进攻。
  • 为萧蔷变起:指某种政治或军事上的变动或变故。
  • 钩党相角:比喻朝中大臣之间互相争斗。
  • 龙舸夜动喧豗:描述夜晚战斗时的喧嚣和混乱。
  • 三两扈从,报国少涓埃:少数人追随皇帝,但他们的贡献很小,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 三宫苦、筑阳漂泊,桂角摧颓:描述皇宫的不幸遭遇,可能是由于外患或内战导致的。
  • 正衔枚,爨僰一路迟回:士兵们行军缓慢,可能是因为受到命令或纪律的影响。
  • 六诏喜仗雄才:六诏地区因某人的才能而被征服或控制。
  • 晋王再造,惠国重兴,稍作屯难云雷:指晋国的君主重新获得力量和恢复,并成功地应对了困难。
  • 又苦遭凶逆,为雠羽翼,作祸胚胎: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成为敌人的帮凶,造成了灾祸的起源。
  • 四引楼兰铁骑…血战磨盘开: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可能是对抗外来侵略者。
  • 寄命缅甸凄凉…鱼服辞填海: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异国他乡的悲悯和对家乡的思念。
  • 念龙饥、谁与文君块: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没有人能像文姬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 空呕血、诸葛时乖:诸葛亮在生前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死后人们仍然对他的功绩感到失望。
  • 又命屯、玉步难恢:表示军队再次被迫撤退,恢复了之前的不利局面。
  • :屈大均(1630—1696),原名屈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诸生。
  • [④]:片帆开。又上西水向崧台。想像当年,羽幢东驻,作蓬莱。宫槐。接天街。纷纷银烛早朝催。无端白面年少,出师书奏意酸哀。五岭天险,无人分戌,控弦一夕潜来。为萧蔷变起。钩党相角,朝士惊骀。龙舸夜动喧豗。三两扈从,报国少涓埃。三宫苦、筑阳漂泊,桂角摧颓。正衔枚,爨僰一路迟回。六诏喜仗雄才。晋王再造,惠国重兴,稍作屯难云雷。又苦遭凶逆,为雠羽翼,作祸胚胎。四引楼兰铁骑,度金沙、血战磨盘开。寄命缅甸凄凉,六军愧裂,鱼服辞填海。念龙饥、谁与文君块。空呕血、诸葛时乖。又命屯、玉步难恢。恨凶渠。逼胁上云堆。自重华逝,苍梧痛哭,血泪成灰。

赏析:

《戚氏·端州感旧》作为屈大均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生活困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屈大均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表达。

从诗的结构来看,《戚氏·端州感旧》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每个句子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诗的前两句“片帆开”和“又上西水向崧台”,描绘了诗人远航的场景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展现了诗人的豪迈和坚定信念。接着,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五岭天险”和“出师书奏意酸哀”等词句,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此外,诗歌中还穿插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如“念龙饥、谁与文君块”,诗人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和对他人命运的关注。最后,诗歌以沉痛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收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无尽期盼。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戚氏·端州感旧》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片帆开”和“又上西水向崧台”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五岭天险”和“出师书奏意酸哀”则通过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念龙饥、谁与文君块”则运用了典故和隐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和对他人命运的关注。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诗歌更加深刻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戚氏·端州感旧》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强烈情感的优秀诗歌。它不仅展示了屈大均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当时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的窗口。这首诗不仅是屈大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