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难恋长安钟漏,谁借青云欬唾,拂袖且东还。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
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雒阳年少,高论难与绛侯谈。富贵暂饶先手,晞尽草头秋露,掩鼻出东山。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

【诗句】

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难恋长安钟漏,谁借青云欬唾,拂袖且东还。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

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雒阳年少,高论难与绛侯谈。富贵暂饶先手,晞尽草头秋露,掩鼻出东山。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

【译文】
金马寺里空荡荡,汉武帝的旧事已成空。三千卷竹简堆积如山,玉阶何时能得清闲?我不愿沉迷于长安的钟鸣漏声,谁会来借我飞扬的神采,拂袖而去,重返东方。讥笑那些追逐权势之人,他们又怎样回到秦关。
我的志向和信念始终如一,即使没有遇到赏识的人,又有什么可惭愧?洛阳的少年才俊,他们的高论难以与张良相比。富贵荣华终归短暂,我们应尽情享受生活,不必在意外界的目光和评价。让我们带着风月之趣,畅游江南水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首联“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以汉代金马门和武帝时东方朔的故事为引子,引出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感慨。金马门象征着汉初的繁荣,而东方朔则以其机智幽默著称,诗人将自己比作这两个人物,既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也暗示了自己的处境如同东方朔一样,虽然才华横溢却不得重用。

颔联“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朝廷政治腐败的感慨。三千卷竹简堆积如山,象征着大量的公文和事务,而玉殿则代表着皇帝的宝座,这里暗示着皇帝被繁文缛节所困,无法享受到应有的闲暇和自由。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够摆脱这些繁琐事务,得到真正的清闲和自由的愿望。

颈联“难恋长安钟漏,谁借青云欬唾,拂袖且东还”,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叹。长安作为古代都城,象征着权力的中心和繁华的象征,然而诗人却不愿意在这里消磨时光,更不愿意成为追逐权势者的工具。因此,他选择拂袖而去,回归故乡或者其他地方,继续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尾联“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雒阳年少,高论难与绛侯谈。富贵暂饶先手,晞尽草头秋露,掩鼻出东山。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则是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豁达理解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尽管目前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他仍然坚信自己的道路和信念是正确的。他选择远离权力中心,去追寻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同时享受生活中的风月之趣。这种态度既表现了他的豁达胸怀,也展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