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吹拂衣袂,助我上高台。云檐风栋,窗户绝纤埃。四绕江山雄丽,万古盘龙踞虎,壮气锁崔嵬。二水中分远,艇子自归来。
望白云,迎碧汉,俯长淮。铎声到耳,亭亭孤塔现林隈。烟惹宫城深树,日照酒楼帘幕,物象眼前排。长啸下梯径,欲去更徘徊。
【注释】
凉吹拂衣袂,助我上高台。云檐风栋(檐)窗绝纤埃。四绕江山雄丽(四),万古盘龙踞虎,壮气锁崔嵬(崔嵬:形容山势高峻)。二水中分远(二河:即淮河和汉水。二水:指汉水、长江。分:分别)艇子自归来。
望白云,迎碧汉,俯长淮(白云:指天上的浮云。碧汉:银河。俯:向下看。淮:即淮河)。铎声到耳,亭亭孤塔现林隈(铎:古代的一种乐器。亭亭:直立的样子。孤塔:指寺庙中的一座塔。林隈:林木掩映的角落)。烟惹宫城深树(宫城:宫殿之城。深树:浓密的树林)。日照酒楼帘幕(日:太阳。阳:这里作动词用,照射之意)物象眼前排。长啸下梯径,欲去更徘徊(长啸:大声呼喊。欲去:想要离开,指要离去。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译文】
清凉的风吹拂着衣服衣袖,帮助我去登上高高的阳台。云彩装饰着屋檐和风向,窗户里没有一丝尘埃。四周环绕着雄奇壮丽的山河,像盘卧的龙和蹲卧的虎一样壮观。壮阔的气势笼罩了整个山谷。淮河两岸被云雾笼罩,小舟自会归来。
抬头仰望白云,迎接银河,低头俯瞰淮河。寺庙中的钟声传来,亭台耸立在树丛之中。浓密的树林中烟雾缭绕,阳光照耀下的酒楼帘幕缤纷多彩。眼前的一切景象排列得井然有序。我在长长的楼梯旁高声呼喊,想要离去却犹豫不定。
【赏析】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作者通过登楼望远、咏怀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以及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全词风格雄浑奔放,意境开阔,感情强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凉吹拂衣袂”,点出天气已转凉,使人感觉到秋天的来临。“上高台”三字表明词人的心情非常愉快,因为能在这样的天气里登高远望,可以尽情地领略秋景之美。
“云檐风栋”三句,描写登台所见之景。“云檐风栋”,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屋檐和随风飘动的飞檐;“窗户绝纤埃”是指门窗紧闭,连细小的灰尘都看不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登临高楼,视野开阔,放眼望去,周围群山雄伟壮丽,如盘龙踞虎。这种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豪情顿生。
接下来两句,描绘了淮河两岸的自然美景。“二水中分远”三字,形象地描绘了淮河横贯南北的景象,而远处的小舟正自南向北驶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艇子自归来”四字更是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令人陶醉。
过片两句,进一步描写了登台观景的感受。“望白云”,“迎碧汉”,都是从高处向下眺望,看到的是广阔的天空和银河。“俯长淮”,则是从高处向下俯瞰,看到的是宽阔的河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站在高台上,无论是从空中俯瞰还是从地上仰视,都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一种豪迈的精神风貌。“铎声到耳”一句,既表现了词人身处高处的喜悦之情,又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之心。“亭亭孤塔现林隈”一句,既表现了词人在高处俯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又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烟惹宫城深树”一句则是词人想象自己回到家乡后的情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即将离去却又依依不舍的情感。“日照酒楼帘幕”一句,既描绘了词人即将离开时的夕阳美景,又表现了词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物象眼前排”一句则是词人想象自己回到家乡后的景象。
整首词语言优美流畅,意境宏大深远,情感真挚感人。它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