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曾忆到瀛洲。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飗。
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垂虹亭上,与客千里快凝眸。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鴳本同游。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
【解析】
(1)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曾忆到瀛洲。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飗。
①“明月浸瑶碧”中的“浸、瑶碧”均为形容词作状语,“浸”意为“浸染”,形容月光皎洁;“浸”意为“浸染”,形容月光洁白。
②“偏来照我”中的“偏”是副词,表示意外的、不寻常的意思,意为“偏偏”。
③“知我白发不胜愁”中的“胜”为介词,意为“比”。
④“客里山中三载”中的“客”是指游子,指诗人;“山中”指山中隐居生活。
⑤“枕上人间一梦”中的“枕上”意为“在枕头上”;其中“人间”指世俗的生活,即“世间人的生活”,指官场生活。
⑥“曾忆到瀛洲”中的“瀛洲”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梦中的仙境。
⑦“矫首蓬壶路”中的“矫首”是动词,意为抬头,意为抬头看;“蓬壶”是名词,指蓬莱仙岛。
⑧“两腋已飕飗”中的“飕飗”意思是冷飕飕,意为“寒风凛冽”。
⑨“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中的“扁舟”“浮震泽”“趁中秋”都是描写诗人乘船游玩的场景。
⑩“垂虹亭上”中的“垂虹亭”是地名,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因临湖有桥,形似长虹卧波,故名。
(2)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鴳本同游。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
①“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鴳本同游”中的“看剑”、“饮”、“高卧”都是动作描写,分别指欣赏宝剑、饮酒、安卧。
②“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中的“起舞”指弹琴唱歌,这里的“起舞三人”是主谓结构,其中的“耳”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罢了”。
【答案】
译文:
明月倒映着瑶池的碧色,银河从天边流过。偏偏照我,知道我白发不堪忧愁。客居山中三年,在枕上梦见了人间世界,想起曾经到过瀛洲仙境。抬头看那蓬莱仙境的道路,两袖生风。回忆当年泛舟江上,趁着中秋佳节游览。站在垂虹桥亭上,和友人一起畅游。举杯痛饮,把酒问月,高卧不起。与朋友起舞共乐,吹起横笛呼唤沙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自己隐居生活的词。全词以景起情结,以自然景物的变化为线索,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