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已如许,柳眼早依依。故园桃李何似,芳蕊想团枝。此地嵩高名里,信美元非吾土。清梦绕瀍洢。扶杖欲行乐,还使我心悲。
对琴书,歌一阕,引千卮。昔曾击楫,今日投老叹吾衰。睡起推窗凝睇,失喜柔桑微绿,便拟作春衣。搔首长吟处,此意有谁知。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
2.其三:这是第三首,作者自作《水调歌头》共三首。
3.春事已如许:春天的景色已经如此美好了。
4.柳眼:柳树新叶初生时像人的眼睛一样明亮,故称。
5.桃李何似:比喻故乡的景物如何。
6.嵩高:指中天。这里代指京城,即今河南省洛阳市。
7.清梦绕瀍洢:梦中的景象环绕着瀍河、洢水。
8.扶杖欲行乐:拄着拐杖准备去游玩。
9.引千卮:举着酒杯。
10.投老:年纪老了。
11.弹琴书:《文选·潘岳<秋兴赋>》中有“援琴鸣弦”句。
12.击楫:古人用桨拨船来激励自己奋发有为,此处借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之情。
13.柔桑微绿:形容嫩芽刚刚长出时的颜色。
14.搔首:用手抓头发,表示思考或苦闷的样子。
15.有谁知:谁了解我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洛阳任尚书左仆射时所作。全词通过描写词人游赏洛阳名胜、登高临远、饮酒赋诗的生活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上阕先写景后抒情。开篇即言“春事已如许”,说明春天的景色已经如此美好了。“柳眼早依依”,柳树的新叶初现如人眼般明亮,故称柳眼,而此时的柳树却已是依依不舍地依恋着这美好的春光。接着词人感叹故园的桃李不如眼前的春光。此时词人站在嵩山之巅,放眼望去,只见那名闻天下的洛阳城,美景尽收眼底。然而词人的心情并未因此而欢愉,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悲凉之中,他想起了当年曾在此处挥鞭奋起、立志报国的情景,如今却已年老体衰,只能拄着拐杖,带着满腔的热血和雄心壮志来到洛阳,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能徒然地感慨万分。
下阕则表达了词人对洛阳名胜古迹的喜爱之情。他首先提到了洛阳的一处著名景点——龙门石窟,并由此联想到了家乡的美景。接着他又来到了另一处名胜——白马寺,并在那里吟诵了一首古诗《文选·潘岳〈秋兴赋〉》。最后又来到了洛阳的一处名泉——涧水边,并在那里饮了一壶美酒。在饮酒之余,词人还与朋友一起放声高歌,尽情享受着洛阳的美好时光。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切思念,又有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深沉感慨,堪称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