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杏花天 · 重午》:岁月静好,情思缱绻
《杏花天·重午》是一首由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时节的美好景致和深厚的情感。此词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吴文英的高超技艺,而且在情感表达上更是让人感受到了词人的深情与怀旧。
“幽欢一梦成炊黍。”这一句,吴文英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和满足。在梦中,词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境界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端午节日的氛围——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纪念,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愉悦。
“知绿暗、汀菰几度。”词人在此处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从绿意盎然到夏荷盛开,再到秋天叶落,每一季的变化都如同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竹西歌断芳尘去”,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音乐与歌声的场景,那些曾经的繁华与喧嚣已随风而去,只留下了深深的怀旧之情。
“梅黄后、林梢更雨。”随着夏日的尾声,秋天的到来,词人笔下的景象也随之变幻。秋雨的到来为这个季节增添了几分忧郁,但也为景色平添了几分韵味。而“小池面、啼红怨暮”则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荷花上的露水与夕阳相映成趣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画面感。
“当时明月重生处。”最后一句,词人巧妙地利用了“重生”这一概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明月的重生象征着时间的轮回与生命的不息,也暗示了词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留恋。而“楼上宫眉在否”则透露出词人对于往昔恋人的深深思念,尽管时间流转,但那份情感却依然深刻。
《杏花天·重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端午佳节的传统意义与词人的个人情感完美融合,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无尽追忆。这不仅是对端午文化的一次深刻解读,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次深情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