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
挹清风,追往躅,事如新。遗编讽咏,敛衽千载友斯人。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终污永王璘。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栖神。

【注释】

水调歌头 · 丞相李公伯纪寄示水调一阕,咏叹李太白,词采秀发。然予于太白窃有恨焉,因以陶渊明为答,盖有激云耳其一

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

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

挹清风,追往躅,事如新。遗编讽咏,敛衽千载友斯人。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终污永王璘。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栖神。

【赏析】

此词是作者对李太白的一首答词,表达了作者对太白的喜爱和对当朝的不满。

起句“元亮赋归去”,点出主题,表明全词的写作意图。李元亮(759-803),唐朝大臣,唐玄宗天宝末年任监察御史,曾弹劾权臣,贬官至浔阳,后得赦免,又迁殿中侍御史。他写《自叙》一文,自称“元亮”,表示要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李太白即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也曾经被皇帝赐金放还。但是他却依然不改其志,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他的诗歌才华横溢,风格豪放奔放,被誉为“诗仙”。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第二句“富贵比浮云”,是对李太白的赞美。李太白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的诗歌才华横溢,风格豪放奔放,被誉为“诗仙”。他的诗篇中有很多都是表达自己对于富贵的看法,认为富贵只是一种过眼烟云。这句词就表达了这种观点。

第三句“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太白经常在热闹的地方,能够分辨出谁是主人谁是客人。这里的“闹”是指繁华喧闹的场所,“和宾”是指和谐相处的宾客。这里用了一个典故。东汉时期,南阳太守张咨为人正直清廉,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后来因为得罪了大将军霍光而被罢职。他的好朋友范冉为他饯行,范冉问张咨:“你为什么要得罪大将军呢?”张咨说:“我听说做官应该为民请命,如果只为了个人的富贵而违背良心去做坏事,那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官呢?”范冉听了之后非常感动,他说:“你的廉洁奉公的精神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

第四句“肯羡当年轩冕”,是对李太白的赞赏。这里的“轩冕”是指高官厚禄,象征着荣耀和地位。李太白一生都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意被束缚在功名利禄上。这句词就表达了这种观点。

第五句“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描绘了李太白独自饮酒的场景。这里的“壶觞”是指酒器,“落冠巾”是指摘下帽子脱下官服。这里的“独酌”指的是一个人独自饮酒,“一笑”则是指露出笑容。这句话表现了李太白的豪放洒脱。

第六句“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描绘了李太白种花种菜的情景。这里的“园圃”是指花园和菜园,“桃李”是指桃花和李花。这里的“日成趣”指的是每天都能享受到乐趣,“几番春”则是指几次春天的到来。这句话表现了李太白的闲适生活和乐观精神。

第七句“挹清风,追往躅”,意思是说李太白喜欢吹风,模仿古人的样子。这里的“清风”就是指清风,“往躅”是指古人的做法。这里的“挹”指吸取、借鉴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李太白喜欢吸取前辈的优良传统,不断进步。

第八句“遗编讽咏,敛衽千载友斯人”,意思是说李太白喜欢读古代的书,结交了许多朋友。这里的“遗编”是指古代的书籍,“讽咏”是指阅读并吟唱。这里的“敛衽千载友斯人”是指千百年来都有朋友与他结交。这里的“友”指交友。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李太白喜欢读书并且乐于交友,结交了许多朋友。

第九句“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意思是说你喜欢谪仙般的风度,我却恨楼船逼迫你。这里的“谪仙”是指李白,“楼船”是指汉武帝时的一种大型战舰。这里的“风调”是指风度和气质,“迫胁”是指逼迫。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喜欢李白的风度和气质,我却恨楼船逼迫你。

第十句“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栖神”,意思是说不如在北窗下安静地生活下去。这里的“北窗”是指北方的窗户,“寂寞”是指安静。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如在北窗下安静地生活下去,不受外界的干扰。

这首诗通过对李太白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于社会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