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于他任福建提点刑狱时。
首先来解读全诗。“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场面:清晨时分,道路上锣鼓震天、车马喧哗,人们穿着华丽的官服,簇拥着天人也似的人物,仿佛是从天而降。“马摇金辔破香尘。”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盛大场景中的一幕:马匹昂然前行,缰绳在手,马蹄扬起的尘土被金鞭搅动,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接着看第二句:“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这句词回顾了作者曾经在扬州的旧游之地,那里的酒楼和花园依旧存在,唤起了作者对那段时光的回忆。“凤箫依旧月中闻。”则是说尽管时光流逝,那些曾经听过的凤箫声依然在夜空中回荡,如同遥远的呼唤。“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则是将读者的视角带到了历史的长河中,暗示着那个曾在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县)梦中寻访的人,或许还能在岭头的云彩中辨认出自己的身影。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故土的深情怀念。
对这首诗的赏析。辛弃疾的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展现了词人在面对国家兴衰、个人命运时的矛盾心理。词中通过对都门晓景的描绘,展现了盛世的繁华与喧嚣;通过追忆扬州旧游,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通过月中凤箫的描写,又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哀愁。整首词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婉约的情感,堪称辛词中的佳作。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文人心中对于理想国家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临江仙》不仅仅是一篇优美的词作,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