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屈指芳菲近。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诗句释义与赏析:

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译文: 春天的踪迹在哪里?不如到溪边一探究竟。岸边的柳树摇曳生姿,展现出青春的娇黄;田里的麦子绿意盎然,显得生机勃勃。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试向溪边问”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探寻和好奇。“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则是具体地描述了春天的颜色和生机。这里的“岸柳”、“陇麦”都是春天的象征,而“娇黄”、“青润”则描绘了它们在春天中的鲜活状态。整句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多情美少年,屈指芳菲近。

译文: 那些多情的少年,让我期待春天的到来。因为我知道,不久后,花儿就会盛开。

赏析: 此句通过“多情美少年”和“芳菲近”两个短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憧憬。这里的“多情美少年”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形象或者某个人,而“芳菲近”则暗示了这些美好的事物即将到来。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情感,让人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译文: 是谁将岭头的梅花带给我呢?那定是远方的亲人送来的问候和消息。

赏析: 最后两句诗通过一个设问句和两个感叹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切。“谁寄岭头梅?”这个问题既是一个悬念,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亲情的渴望和牵挂。而“来报江南信”则直接点明了这种牵挂的对象——亲人的问候和消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重视和珍视。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情感又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亲情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憧憬以及对于亲情的思念和牵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同时,这首诗也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宋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