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掩昼隐深清。流水自泠泠。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
透云远响正丁丁。孤凤划然鸣。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

【诗词正文】

风入松 · 听琴中弹樵歌

松风掩昼隐深清。流水自泠泠。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

透云远响正丁丁。孤凤划然鸣。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

【注释】

松风掩昼隐深清:松风把日光都遮住了,显得十分清凉。

柯烂:指树枝上的叶子脱落光了。

泠泠:水流动的声音。

泠泠:形容溪水的清澈。

爨(cuàn):烧饭的柴火,这里指炊烟。

丁丁:形容声音清晰响亮。

孤凤:指凤凰,这里比喻琴声。

“孤”和“独”是通假字。

行:行走的意思。

何人:谁。

【赏析】

词写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冬,词人罢官归乡途中经过徽州时。当时作者在徽州任职仅数月,因与权臣秦桧不和而罢官还乡。本词是作者退居家乡期间所作的词作。

上片描写琴声之美。开章两句,以“松风掩昼”起笔,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然后以“流水自泠泠”一句点出主题。接着三句写听琴的感受:“一从柯烂归来后”,说自从听到琴声之后,自己就特别喜欢这琴的音调;“爱弦声”、“不爱枰声”,分别指出自己对琴声的喜爱,对棋声的反感,表现了自己高雅的审美趣味。以下四句,由近及远地写出了琴声传至远处的情景:透过树林,隐隐传来琴声,好像有一只仙鹤在山谷间飞翔,那声音就像天边传来的清越悠扬的歌声一般;又好像天上的凤凰在枝头啼鸣,那声音也跟天上的歌声一样清越悠扬。最后两句,写琴声的美妙,它好像能穿越云层,远远飘荡在天空中,使千年古松发出共鸣,仿佛千年古松都在为琴声鼓掌。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下片写听琴的感受。前两句,词人由琴声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已回到家乡,但仕途却一蹶不振。“回首更无寻处”一句,既是对前文“一从柯烂归来后”的总结,也是全词感情发展的高潮。结尾两句,词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面对滔滔江水,词人不禁想起当年曾与秦桧共事,现在自己却已离开朝廷,远离是非之地了,真是世事如梦啊!最后一句“一江风雨潮生”既表达了词人对现实政治斗争残酷无情的感慨,也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词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