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馀有何好,一岁两中秋。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佳句记英游。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
别离久,今古恨,大刀头。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遐想芗林风味,瓮里自倾春色,不用贳貂裘。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
水调歌头·中秋
作者:辛弃疾
闰馀有何好,一岁两中秋。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佳句记英游。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
别离久,今古恨,大刀头。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遐想芗林风味,瓮里自倾春色,不用贳貂裘。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
注释:
①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广庆仙”、“恩泽谣”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八句六仄韵。
② 闰馀:闰年的余下时间。
③ 滕王高阁:滕王李渊的宫殿,在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
④ 月涌大江流:月光像大江的波涛一样涌动。
⑤ 钓龙台:指江西南昌附近的钓鱼台。
⑥ 大刀头:指江西吉安附近的大刀屩头。
⑦ 清梦:清冷的梦境。
⑧ 芗林:指福建漳州。芗林居士:即林光朝。
⑨ 瓮里春色:指漳州的春天景色,因为漳州靠近海边,所以春天来得早,花开得也早,所以有瓮里的春色之说。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节感怀之作。上片开头四句写秋夜赏月之景。“闰馀”两句说,今年和去年一样又过了两个中秋节。滕王高阁,当年杜甫曾经在那里赋过诗,而如今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故用“曾醉”,以突出其时之盛、人之欢。接着写自己今夜在龙台之上赏月。“还似当时”三句写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与朋友共度中秋的时节。这几句中,“还似”二字是全词的核心,它既是对时间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既表现了词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怀念,也表现了他希望未来能再度与朋友相聚的美好愿望。“佳句记英游”,则点出词人曾在龙台上留下美好的诗句。最后两句写词人登台望月,同时也抒发了他的感慨:看到山和月亮,想到的是自己的家乡;登上高楼,看到的也是自己的故乡。
下片开始四句写离别之苦。“别离久”两句,写词人与朋友分离已久,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大刀头”一句,化用苏轼《西江月》中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之意,表达词人因离别而感到痛苦的心情。“老来长是清梦”三句,则写词人年岁已长,常做清冷之梦,梦中似乎仍在故乡。这三句中,“宛在”二字将故乡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
最后两句写词人的感慨。“遐想”一句写词人想象着在漳州的芗林(即漳州)生活的美好时光,那里的春天景色宜人,令人向往。“不用贳貂裘”则是说,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再买貂皮衣服保暖了。结尾两句,词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他对于自己不能回到过去、无法再次与朋友们相聚的遗憾和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盼。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中秋夜晚的描写和对离别之痛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