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雨初晴,蝉噪林逾静。古寺敲钟暮掩门,灯映琉璃影。
浩气镇长存,昨梦还重省。独倚阑干啸一声,毛发萧萧冷。
【诗句释义】
云雨散去,天刚放晴。蝉儿鸣叫,树林里显得格外宁静。傍晚时分,古寺中响起了敲钟声,寺庙的门掩上了,灯光映在琉璃瓦上,倒影摇曳生姿。我胸中正气长存,昨天的梦又浮现在眼前。我独自倚着栏杆,啸一声,毛发顿时感到一阵寒冷。
【译文】
云散雨停,天气放晴,蝉鸣声中,林中的寂静更加深远。傍晚时,古寺中传来钟声响起,寺院的门关闭,灯火映照出琉璃瓦的影子,摇曳生姿。我的胸襟宽广,正气长存,昨夜的梦境再次出现。我独自倚着栏杆高歌一声,感觉到毛发都冷飕飕的。
【赏析】
本词为作者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秋在徐州任知州期间所作。当时朝廷欲以重兵北伐西夏,而苏轼则主张“守”,反对“攻”。他认为“天下之势,方连不斗之时,若乘其虚而击之,此正所谓批亢捣虚也”(见《东坡奏议·论水》)。因此他主张“和戎”,即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首词就是他在徐州任知州时期写的一篇和韵词,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全词通过描写景泰山次韵东坡三首其一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上阕写景泰山的景色,下阕写诗人的感怀。整首词语言朴实、自然、生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亲切之感。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