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不知更漏永,馀酣困染朝阳。庭前莺燕乱丝簧。醉眠犹未起,花影满晴窗。
帘外报言天色好,水沉已染罗裳。檀郎欲起趁春狂。佳人嗔不语,劈面噀丁香。
《临江仙 · 登泗州岭九首》
【注释】
- 夜饮:在夜晚喝酒。
- 更漏:古代计时器,用铜壶浮水以计时,壶中水满为一昼夜,壶中水尽则为一时辰。
- 酣:醉。
- 庭前:院子里面。
- 莺燕乱丝簧:莺和燕子的叫声像乐器的声音,这里形容声音嘈杂。
- 朝阳:早上的太阳。
- 花影:花朵的影子。
- 檀郎:男子名。
- 水沉:一种香料。
- 罗裳:丝绸衣裙。
- 嗔不语:生气不说话。
- 劈面:面对面。
【译文】
夜里喝酒不知时间已深,余酒未醒仍困倦地睡在朝阳下。院内莺燕鸣叫,声音嘈杂如乐器之声,我醉意未消仍睡得很晚,窗户外的阳光映入房间。
帘外报晓声传来,告诉我天气很好,水沉香已被我染上,我欲起床与春光一起狂舞。美人生气地不与我说话,我被香气熏得直喷丁香花。
【赏析】
《临江仙 · 登泗州岭九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诗,共九首。这组诗描绘了作者在泗州岭上醉酒后醒来,看到的自然风光、感受到的生活气息、以及与爱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第一首“夜饮不知更漏永,馀酣困染朝阳。”描写了诗人在夜晚饮酒直至深夜,沉醉至日出时分仍未清醒的场景。这里的“更漏”是指古代计时器,而“馀酣”则表示饮酒过量。诗人通过这一行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随性洒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叹。
第二首“庭前莺燕乱丝簧。”则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致。莺和燕的鸣叫声如同乐器一般,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第三首“醉眠犹未起,花影满晴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的慵懒状态。他虽然还未完全醒来,但已经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之中。这里的“晴窗”指的是明亮的窗户,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第四首“水沉已染罗裳。”则转向描述诗人对香料的使用。这里的“水沉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诗人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首诗“檀郎欲起趁春狂。佳人嗔不语,劈面噀丁香。”则是描写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看到心爱的女子生气地不与他说话,却被一股强烈的香气熏得直喷丁香花。这里的“檀郎”指代的是诗人自己,而“佳人”则是指他的爱人。
这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以及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