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绽梅红,嫩翻荷绿,微凉时起青萍。人间福艾,都属老人星。累建高牙大纛,循良治、是处彬彬。棠阴里,丰碑纪德,仁爱浃生民。
纶巾。风物里,一筇徙倚,傲睨寰瀛。况清朝黄发,尤急咨询。第恐商山芝客,岂容便、蝉蜕功名。他时看,腰横玉带,朱紫列云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出所要赏析的角度。
第一首诗:
肥绽梅红,嫩翻荷绿,微凉时起青萍。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醉桃源”。双调,四十六字。
肥绽梅红,嫩翻荷绿,微凉时起青萍。人间福艾,都属老人星。累建高牙大纛,循良治、是处彬彬。棠阴里,丰碑纪德,仁爱浃生民。
肥绽梅红,嫩翻荷绿,微凉时起青萍。人间福艾,都属老人星。累建高牙大纛,循良治、是处彬彬。棠阴里,丰碑纪德,仁爱浃生民。
肥绽梅红:形容梅花开放得肥大丰满,花色鲜艳。
嫩翻荷绿:形容荷叶的颜色嫩绿。
微凉时起青萍:微风拂动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青萍随波起伏。
第二首诗:
纶巾。风物里,一筇徙倚,傲睨寰瀛。况清朝黄发,尤急咨询。第恐商山芝客,岂容便、蝉蜕功名。他时看,腰横玉带,朱紫列云仍。
纶巾:指古代儒者的冠巾。
风物里:风景之中,意指山水之间。
一筇徙倚:拄着手杖悠然自得地徘徊观望。
傲睨寰瀛:傲视天下。寰,宇宙;瀛洲,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
商山芝客:商山四皓中的四位,他们曾经辞官不做,隐居在商山。
岂容便、蝉蜕功名:难道就容忍自己轻易地放弃功名吗?
他时看:将来再看。
腰横玉带:腰间挂着玉带。
朱紫列云:指朝廷大臣中有许多显贵之人。
鉴赏:
第一首诗写梅花、莲花、荷叶等自然物象之美,赞美了老人的美德。诗人以梅花、莲花、荷叶等自然物象为描写对象,表达了对老人的崇敬之情。
第二首诗写诗人自己的理想。诗人以商山四皓为例,表达自己不贪图功名利禄,希望过上隐居生活的愿望。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
参考答案:
第一首诗写梅花、莲花、荷叶等自然物象之美,赞美了老人的美德。诗人以梅花、莲花、荷叶等自然物象为描写对象,表达了对老人的崇敬之情。
(1)肥绽梅红:形容梅花开放得肥大丰满,花色鲜红(或“肥绽梅花”)
(2)嫩翻荷绿:形容荷叶的颜色嫩绿(或“嫩翻荷碧”)
(3)微凉时起青萍:微风拂动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青萍随波起伏(或“微凉时起浮萍”)
(4)人间福艾:都是老人星(或“人间福瑞”或“人间福气”)。
(5)累建高牙大纛:建立高大的旗杆(或“高牙大纛”)
(6)循良治:治理得好(或“循良治政”或“循良治国”)
(7)是处彬彬:处处(或“各处”)彬彬有礼(或“处处彬彬”)
(8)棠阴里,丰碑纪德:棠阴里,指树荫下,也指家乡(或“棠阴之下”),丰碑纪德:丰碑记载功德(或“丰碑纪功”)
(9)仁爱浃生民:恩泽润及百姓(或“仁泽普及”)。
(10)纶巾。风物里:纶巾,指古代儒者的冠巾(或“纶巾”)。风物里,指风景之中(或“风景之内”)。
(11)一筇徙倚:拄着手杖悠然自得地徘徊观望(或“一筇徙倚”)。
(12)傲睨寰瀛:傲视天下(或“傲然自视”)。
(13)商山芝客:商山四皓中的四位,他们曾经辞官不做(或“商山四皓”)。
(14)便、蝉蜕功名:难道就容忍自己轻易地放弃功名吗?(或“难道就甘心自己轻易地放弃功名”吗?(或“难道就甘心自己轻易地放弃功名吗?”)。)
(15)他时看:将来再看(或“他时可望”)。
(16)腰横玉带:腰间挂着玉带(或“腰系玉带”)。
(17)朱紫列云:指朝廷大臣中有许多显贵之人(或“朱紫列位”)。
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咏物抒情之作。两首诗虽然咏的是同一事物——梅花、荷叶、莲花,但两首诗的内容却是不同的。一首是赞美梅花、荷叶、莲花的美态与精神气质,另一首则是借梅花、荷叶、莲花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志趣。
从艺术手法上看,第一首诗采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梅花、荷叶、莲花等自然物象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对它们的深厚感情。而第二首诗则采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把梅花、荷叶、莲花比作风物,把商山四皓比作隐者,把朝廷大臣比作显贵之人。这种艺术上的巧妙运用,使得全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