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颇更事,打透利名关。百年扰扰于役,何异入槐安。梦里偶然得意,醒后才堪发笑,蚁穴驾车还。恰佩南柯印,仿佛毂曾丹。
客未散,日初昳,酒犹残。向来幻境安在,回首总成闲。莫问浮云起灭,且跨刚风游戏,露冷玉箫寒。寄语抱朴子,候我石楼山。
《水调歌头·其三》
解印有期戏作
老子颇更事,打透利名关。百年扰扰于役,何异入槐安。梦里偶然得意,醒后才堪发笑,蚁穴驾车还。恰佩南柯印,仿佛毂曾丹。
客未散,日初昳,酒犹残。向来幻境安在,回首总成闲。莫问浮云起灭,且跨刚风游戏,露冷玉箫寒。寄语抱朴子,候我石楼山。
注释:
- 老子:这里指作者自己,自称“我”。
- 颇更事:颇有经验、阅历之意。
- 打透:彻底理解、领悟之意。
- 百年:一生的时间。
- 扰扰:纷乱、忙碌的样子。
- 利名关:名利的束缚和障碍。
- 槐安: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西南。这里代指名利场或者人生旅途。
- 蚁穴:比喻微小的地方。
- 车还:比喻小事情或者微不足道的事情。
- 南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梦境。
- 佩印:佩戴官印,即担任官职之意。
- 刚风:正直、刚毅的风气。
- 石楼山:山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南部。
赏析:
《水调歌头·其三》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抒发自己对名利的淡泊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感悟。
首句“老子颇更事,打透利名关”,直接表明了作者自己的个性和态度。他自称“老子”,表示自己是一位经验丰富、阅历深厚的人,对于名利的得失看得比较淡泊。“打透”则表明了他对于名利的深刻认识,认为名利只是人生中的一种束缚和障碍,不值得过于执着。
作者用“百年扰扰于役,何异入槐安”两句来进一步阐述他对名利的看法。他认为人生一世,忙忙碌碌,就像被名利所驱使一样,最终不过是一场空。而“入槐安”则是指进入一种虚幻的梦境,与现实生活无关。这种看法体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
接下来的“梦里偶然得意,醒后才堪发笑,蚁穴驾车还”三句,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梦中得意时,人们往往会沾沾自喜;但当醒来后,却发现那些得意之事都是虚幻的,不值得过于骄傲。而像蚂蚁一样的小事情,也不值得过于重视。这里的“蚁穴驾车还”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如同蚂蚁搬家一样。
“恰佩南柯印,仿佛毂曾丹”两句,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真谛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南柯子一样,拥有一颗纯真的心,不被名利所束缚;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毂曾丹那样,保持一颗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整首词通过抒发自己对名利的淡泊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念和精神风貌。